最近盯盘的朋友是不是越看越纠结?
美股 AI 概念天天飘红,比特币却跌破 4 万、以太坊跌穿 2000,比纳指跌得还狠。
A 股更让人闹心,今年好不容易赚了点,最近却冲高回落,成交量一天比一天少。

手里的票该拿还是卖?美股 AI 到底能不能追?
结合 11 月刚出炉的最新市场消息,咱们今天就把这些事儿捋清楚,看完没准儿就知道年底该咋操作。
最近美股的动静有点反常,纳指上蹿下跳,10月底单周跌幅还超2%,加密货币更是带头跌。
说句实在话,这背后的短期原因很明确——美元流动性紧了。

美国今年发了2-3万亿国债,把社会上的钱全抽到财政手里,之前还差点停摆。
不过好消息是,11月5日美国参议院刚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政府总算开门了,财政的钱能慢慢花出去,短期流动性压力会松口气。
但经济学家刘煜辉提醒,美股真正的风险在长期,是美国“ALL IN AI”背后的三个大矛盾,现在最新消息还在往实里撞。

第一个是AI内循环的脆弱。
美国科技巨头搞“A买B、B买C、C投A”的闭环,还靠SPV(特殊目的结构)藏债务。
比如Meta之前融300亿,260亿靠SPV;Oracle一年营收才120亿,却融了180亿。
最新数据更扎心——Oracle三季度SPV相关利息支出涨了20%,这窟窿越捂越危险。

第二个是缺电拖死算力。
微软CEO之前就说“高端芯片躺仓库吃灰”,最近更直接——推迟德州、亚利桑那州的算力中心建设,理由就是电力不够。
美国一年电力才4万亿千瓦时,不到中国的一半,今年AI投资就要吃掉电力增量的40%-50%。
更麻烦的是,中西部有电送不到东西海岸,马斯克到处找汽轮机改发电,Open AI在华盛顿州考察废弃核反应堆,这电荒真不是说着玩的。

第三个是通缩和成本的死循环。
AI替代人工,美国科技行业10月失业率升到3.8%,亚马逊前三个季度就裁了3万人。
更糟的是,英伟达芯片迭代快,巨头买的芯片一年折旧成本涨15%,但收入端却跟不上。
谷歌云10月增速比三季度降了5个百分点,赚的钱快盖不住成本了。
刘煜辉说,这矛盾堆到临界点,美股高波只会越来越多。

聊完美股,咱们看A股。
今年A股算是大丰收,不少板块涨得亮眼,但到了年底,大家都在问“还能冲吗?”
刘煜辉的判断很直接,年底情绪不具备进攻性,大概率是“时间换空间”的剧本,最新成交量也印证了这一点。
啥是“时间换空间”?就是指数震荡调整,回撤个两三百点(比如沪指在3000-3100点晃悠),但成交量会越来越少。

咱们看数据:10月下旬A股日均成交量还在2万亿左右,11月第一周就降到1.8万亿,有的交易日甚至不到1.7万亿。
照这趋势,跌到1.5万亿以下也有可能。
为啥会这样?从另一个角度看,年底机构是要算账啊!
今年赚了不少,得总结成绩、发奖金,客户也会赎回一部分钱止盈分红。
11月、12月本来就是传统淡季,今年浮盈多,止盈需求比往年还大,市场自然“冲不动”。

那有没有可能“空间换时间”,也就是大跌后快速反弹?
刘煜辉觉得概率不大,因为得有突发消息触发——比如美国那边美股大跌引发流动性冲击。
现在看,美国AI的矛盾还在累积,但没到爆雷的程度,咱们这边也没什么突发利空,所以短期不太可能大跌。
不过也得留个心眼:要是美股真因为某家科技巨头财报爆雷(比如利润增速降了)引发抛售,风险会传到A股。

但目前来看,年底还是以修整为主,大家不用慌,很多机构已经在为明年春季布局了,比如关注不受美股波动影响的内需板块。
其实不管是美股的“虚火”,还是A股的“休整”,本质都是市场在消化矛盾。
年底行情不用急着赚快钱,反而可以借着调整看清方向。
美国AI的风险提醒咱们别追高,A股的缩量震荡给了明年布局的机会。
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比谁看得远,稳住心态,把眼光放到来年,机会自然会更清晰。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