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多中老年人突然迷上了晚睡,甚至熬夜。
有的是因为退休以后没什么事干,白天也不忙,晚上就看剧、刷短视频,一不小心就拖到夜里一两点;还有的是因为老伴儿睡得早,一个人反倒清静,觉得这会儿精神最好,舍不得睡。
其实吧,说句实话,现在很多老人不怎么重视睡眠,觉得年轻人熬夜都没事,老了更不用太讲究了,反正也没工作,不影响第二天干活。
医生在临床观察中就发现,那些经常晚睡、连续三个月都不按时休息的老年人,身体有明显的几个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是和睡眠时间有关的。
首先一个很直接的变化是免疫力下降。这个不用讲太多复杂理论,就是实打实的免疫力在走下坡路。
睡觉不是单纯的身体休息,而是内脏调节、自我修复的关键时间段。
尤其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2点这个时间段,是淋巴系统、肝脏、骨髓等器官排毒和修复的重要阶段。
如果这个时间没进入深睡状态,身体根本没办法“打扫”干净。
有项研究数据提到,老年人如果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或者入睡时间晚于凌晨1点,连续90天后体内的白细胞水平会下降12%左右,NK细胞活性降低超过18%。
这就意味着对抗病毒、细菌的能力下降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老人原本不容易感冒,最近却频繁出现咳嗽、流涕,甚至肠胃不舒服,一查也没啥大毛病,其实就是免疫系统变弱了。
再者,不少晚睡的老人会发现,血压也悄悄在升高。
刚开始以为是年纪到了,血管变差是自然现象,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
睡得晚打乱了褪黑素的分泌节律,而褪黑素不光是促进睡眠的激素,它还有扩张血管、降压的作用。
研究人员在2022年的一项追踪实验中发现,老年人如果长期晚睡,哪怕白天补觉,收缩压平均升高6-8mmHg,舒张压上升约3-5mmHg。
你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在本来就偏高的基础上多这么点,就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再说一句实话,高血压早期没啥感觉,很多老人以为自己挺精神的,晚上熬夜追剧都没事,但其实血管里早就开始“受累”了。
与此同时,还有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是情绪波动变大。
过去有些老人性格挺稳的,什么事都不容易发火,现在却越来越容易烦躁,有时候家里人说一句没注意的话就会激动甚至吵架。
睡得太晚导致脑部神经递质的调节紊乱,尤其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平衡被打破,影响人的情绪控制能力。
医学上其实早就有定论,睡眠时间和心理健康直接相关,尤其是老年人这个阶段,大脑对情绪的过滤能力下降,情绪调节更依赖身体生理状态。
一项针对6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的研究就显示,那些长期晚睡的老人中,抑郁倾向的比例是正常睡眠人群的2.4倍。
更不用说,晚上精神紧绷、白天昏沉,会影响社交、沟通,慢慢就更容易孤僻,陷入情绪低谷。
此外,还有一个变化也不容忽视,就是肠胃功能变弱。
这个变化不像前面说的那样特别“直接”,但它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很多晚睡的老人,早上起得晚,早餐吃得少,肠胃的规律节奏就被打乱了。
消化系统也是有生物钟的,它需要有固定的运作时间。
如果长期打乱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会让胃酸分泌错乱、肠道蠕动变慢,结果就是食欲变差、腹胀、便秘甚至消化不良。
有些人突然发现自己怎么最近总打嗝、恶心、拉肚子,还以为是吃坏了,其实就是肠胃功能在抗议不规律的作息。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晚上虽然睡得晚,但白天也会补觉,睡眠总时长没少,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了?
很遗憾,身体的“作息账”不是简单靠补觉就能平的。身体要的是“规律”,不是简单的“数量”。
晚上11点之前入睡和凌晨2点入睡,即便睡够了8小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生理功能是跟着日夜节律走的,不是想补就能补回来的。
就像褪黑素的分泌,是随着光照和时间走的,过了那个时间点再睡,效果就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这些变化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趋势。
临床中遇到的情况其实早就说明问题了。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发现血脂、血糖、血压出了问题,然后再回溯生活习惯,发现是晚睡带来的连锁反应。
尤其是到了60岁之后,身体的修复能力本身就开始下降,再不注意作息,就容易让身体的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
总的来说,晚睡对老年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免疫力下降、血压波动、情绪不稳和肠胃失调这些都不是空口讲讲的事,而是真实存在的身体反馈。
而且,这些变化往往在前几个月并不明显,直到某一天突然出现问题,才后悔当初没有注意休息。
很多老人也不是故意晚睡的,而是“稀里糊涂就拖晚了”,但正因为如此,更要提醒自己,每天该睡就睡,别拿身体去冒险。
其实真正健康的老年生活,不是在网上刷到几点,不是一天能走几万步,也不是吃了多少保健品,而是有没有按时睡觉、有没有规律吃饭、有没有保持情绪稳定。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才是决定身体底子的关键。
只要调整好作息,哪怕年纪大了,身体依然有能力恢复,有不少医生也提到,曾经身体出现问题的老人,一旦改掉晚睡的习惯,过上两三个月,体检指标就能明显好转。
所以,别再觉得晚睡没事了,身体其实早就通过种种小信号在提醒你,是时候早点休息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袁秀英,戴湘怡,廖娟.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J].中国临床研究,2025,38(05)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