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爬外,永不回国?她带着30名演员选择留美,如今垂垂老矣回来

有人说齐淑芳当年带着30个演员留在美国,是“吃里爬外”,是“背叛”

但我总觉得,一个人的选择哪怕被千夫所指,背后可能藏着不被当时人理解的、对文化更深的执念。

这话怎么说呢?那个年代,“出国”本身就带着敏感的色彩。

尤其她还是当红京剧演员,国家花了力气培养,突然带着一整个团“不回来”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忘了本,就是贪图国外的好日子。

可文化这东西,有时候就需要有人跳出原来的圈子,哪怕被骂,也要往前闯。

就像老北京的炸酱面,在本地再火,不走到外地,谁知道它能香成什么样?齐淑芳大概就是想让京剧这碗“炸酱面”,让全世界都尝尝。

你看她打小的日子,就知道她对京剧不是一般的上心!

1933年生在北平的京剧世家,家里简直就是个小戏班——大哥是京剧院副院长,大嫂是“中国第一女武旦”,三哥也是武生名角。

院子里堆着刀枪把子,墙上挂着戏服,她刚会走路就踩着鼓点晃悠,6岁被名师龚云甫看中,天天腿上绑着沙袋跳台阶,嗓子喊哑了就灌生鸡蛋,一个动作练三年才敢上台。

12岁第一次登台,演《四郎探母》,一开口台下就炸了;16岁演《三战张郃》,把武将的狠劲演得活灵活现,连梅兰芳都拍着大腿说“这孩子将来不一般”。

后来演《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全国观众都认得她,戏票抢到要打架。按说这日子够风光了,可她偏不满足!

去法国演出时,看到洋人对着京剧瞪大眼,看完一场还追着看第二场,她心里就烧起一团火:“京剧这么好,不能只在国内转圈圈。”

这想法在当时,就是“异想天开”。

丈夫龚国泰跟她吵:“你已经是名角了,安分点不好吗?”家里人骂她“疯了”。

1988年她带团去美国演出,演完直接宣布“不回去了”,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直接炸了锅。“叛国贼”“白眼狼”的帽子往她头上扣,连曾经捧她的观众都骂她“吃里爬外”。

但你猜她在国外过的啥日子?哪有什么好日子,刚到美国,语言不通,剧团30多号人连吃饭都成问题。

她这个当年台上风光的名角,得去中餐馆刷盘子,手指泡得发白没钱租剧场,就在街头搭个小台子唱,有人扔硬币,有人骂“这穿戏服的是疯子吧”。

最惨的时候,6个人演一场戏,才赚300美元,连酒店钱都不够,团员哭着说“咱回去吧”,她咬着牙说:“回去了,京剧在这儿就真成笑话了。”

所谓的“背叛”,往往是咬着牙扛住最难的日子,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干成。为啥这么说?

因为文化这东西,想让外人接受,光靠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行,得懂变通,还得能豁出去。

齐淑芳就是这么个人,她知道美国人看惯了歌剧芭蕾,听不懂咱的“西皮二黄”,就琢磨着改。

她把芭蕾的托举动作加到武旦的身段里,让台上的打斗更有冲击力;把《白蛇传》的故事简化,配上英文字幕,告诉洋人“这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她甚至还带着团员去社区教老太太画脸谱,跟小学生说“这红脸的是好人,白脸的是坏蛋”。

国内同行骂她“瞎改,糟蹋老祖宗的东西”,她不吭声,就闷头干。

有回在林肯艺术中心演《杨门女将》,她演穆桂英,扎着靠旗翻十几个跟头,台下洋人看得站起来鼓掌,有人举着牌子喊“再来一段”。

后来《纽约时报》专门写文章,说“这门东方艺术像魔法,让人移不开眼”。2003年,她带着剧团登上百老汇,成了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个在那儿演全本京剧的人。

那时候谁还记得她是“叛国贼”?人家只知道,有个中国老太太,把京剧唱到了世界最牛的舞台上。

时间这东西最公道,当年骂得越狠,后来越能看出,哪些是真坚守,哪些是瞎折腾。

齐淑芳在美国一待就是几十年,办了京剧学校,教出的洋徒弟能在耶鲁大学唱戏;她编的《武旦身段图谱》,国内剧团拿去就能用;连美国政府都给她发了“文化传播奖”,说她“让世界懂了中国”

2008年她第一次回国,有人堵着问“后悔吗”,她就笑。后来干脆回上海定居,每天早上跟第二任丈夫丁梅魁——也是当年跟她留美的武生——在练功房踢枪、吊嗓。

有年轻人去看她,她就拿出泛黄的剧照,指着上面的动作说:“你看这腿,得踢到耳朵边才够味儿,当年为这个,我摔断过两次骨头。”

现在网络上还有人骂她“早不回来晚不回来,老了才回来养老”,可更多人开始琢磨过来:她要是真图享受,当年在国内当名角多舒服?

何必在纽约街头卖艺,何必改戏改到掉头发?她带出去的30个演员,后来大多成了海外京剧的骨干,她教的学生,现在还在TikTok上教洋人唱“苏三离了洪洞县”。

去年春天,上海那个练功房的视频火了,80多岁的她,接过飞来的长枪,一脚踢回去,气都不喘。

弹幕里有人说“这身手,比年轻人都利索”,也有人说“当年错怪她了”

她自己倒不在意,照样每天吊嗓,带学生,跟人说“京剧这东西,只要有人听,我就得唱下去”。

说到底,齐淑芳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让京剧走得远点,再远点。

当年被骂“吃里爬外”,是因为没人相信这事儿能成;现在被人佩服,是因为她真的把这事儿干成了。

你说她是“背叛”还是“坚守”?或许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知道我做的是对得起京剧的事。”

这世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那些看起来“离经叛道”的选择背后,可能藏着最固执的热爱。

齐淑芳用一辈子证明,真正的文化坚守,从来不是守着老摊子不动,而是哪怕被全世界误解,也要把好东西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娱乐   吃里爬外   名演员   京剧   当年   名角   武旦   东西   美国   洋人   梅兰芳   剧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