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暴雷的传闻早在6月份就开始疯传,但是一直没有发生,美国财政部通过一些手段,把事情暂时拖了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况的好转,相反,美债的危机可能更严重了。
随着美国财政部宣布,本季度的借款计划翻倍至1.01万亿美元,这个全球最大的债务市场,如今越来越在暴雷的边缘徘徊了。
这场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扩张速度,与市场承受能力之间的失衡,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有人说,这就给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中国国内的资产增值,制造了一个机会。
人民币升值不是不好吗?难道我们也会被美国拖累吗?不妨让我们娓娓道来。
现在,美国的策略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饮鸩止渴。
根据公开数据,美国财政部原本预计,在6月底的现金储备应该达到8500亿美元,但实际仅有4570亿美元,不足预期的60%。
这种现金流的严重短缺,迫使他们不得不大幅增加发债规模来补窟窿,然而,市场对这种行为并不买账。
4月爆发的美债抛售潮,已导致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逼近了4.5%的警戒线。
而3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更是突破了5%,创下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这种收益率的飙升,直接推高了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
2024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达到了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国防预算,占联邦财政支出的13.2%。
更严峻的是,随着美联储维持4.25%-4.5%的高利率政策,长期美债收益率与短期利率倒挂情况加剧,形成了“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的现象,进一步压缩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空间。
但问题是,即使美债的收益如此之高,还是没人愿意购买,这就让美国的货币增加很费劲。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因素正在成为影响全局的一个关键变量。
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海外持有的约15万亿人民币资金,现在这些钱,正随着汇率的波动,形成了一股潜在的回流潮。
自关税战爆发以来,人民币离岸汇率已经提升了3.5%,相反地,美元的年内贬值幅度却达到了12%,这种汇率的变动,直接刺激了跨境资本的重新配置。
中国的金融专家指出,当离岸人民币汇率触及6.8这个点位时,可能会触发大规模的资金回流,这一过程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升值动力。
很多人一听人民币升值便有些害怕,毕竟当年的日本,就是因为货币升值而走下经济神坛的,如今我们会不会也是如此?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人民币升值也一样。确实,货币升值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挑战。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人民币的汇率每升值10%所造成的货币成本增加,就可能让出口增速可能下降3%-5%。在纺织、电子组装等行业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2024年,东南亚国家由于货币的疲软,此类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而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速,却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
但是要注意,中国其实正在淘汰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新能源,正在逐渐成为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比如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已经通过平均每年22.4%的研发投入,成功抢占了国内市场60%的份额。
同时,虽然汇率提升了,但是中国企业的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所以生产成本还有望继续下探。
两下一对冲,我们的成本优势仍然能保持,这也是我们现在仍然是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的原因。
有人给这种发展模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倒逼式创新”,只要创新能力强,汇率的影响就会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另外,汇率走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降低进口的成本。
比如说,在2024年,中国企业进口半导体设备、高端机床等关键性产品的成本,比往年下降了15%左右,这直接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发展。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和矿物进口国,人民币升值10%,可使石油、铁矿石等战略物资的进口成本降低7.3%-23.5%,这同样可以有效对冲出口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这种成本优势在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尤为明显,某头部光伏企业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因汇率优化带来的成本节约,已经让企业的净利润提升了12%。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币如果想要成为世界性货币,本身价值是不能太低的,人民币的升值,可以让我们抢占未来。
根据相应的货币理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会吸引国际上的短期投资资本,通过贸易结算、证券投资等方式流入中国。
2023年,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规模,已经达到了9.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
虽然这种流动也会带来风险,但中国特有的资本项目管制制度,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等工具,却形成了一道“防火墙”,可以抵消短期投机带来的风险。
现在,中国已经成了美债未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持仓量降至7563亿美元,这让美债市场的关键流动性受到了很大损失。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发行美元债,开始与美联储争夺国际资本,并且将人民币推向世界。
这种“一抛一收”的做法,每个月会让美国财政部出现大概一千亿美元的融资窟窿,还会让全球的货币格局重新洗牌。
如今,全球各个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在总储备里的占比,已经从原来的72%一下子降到了58%,相反,东盟那边用人民币来结算的比例却一下子涨到了38%。
而沙特石油的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外汇储备增持人民币等行为都表示,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遭受冲击。
美国为了阻止人民币的持续走强,开始用关税当作武器。
凭借高关税的威胁,他们想着,如果能直接收割中国最好,如果不能,就退而求其次,收割其他中大型经济体,巩固自己的美元霸权。
面对这种压力,中国采取了“内功修炼”与“战略突围”并重的策略来应对。
我们的财政赤字率,从3%提升至4%,3-4万亿的专项债,重点投向基建与高科技领域,推动国产电动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崛起。
现在,中国在手机、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关键性突破,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科技竞争力,还让我们的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外储中的黄金占比,已经较十年前翻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也暴增了189%。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资本正用脚投票,德意志银行预测,到2025年底,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将提升到7.0。
在这种预期之下,全球都在争相购买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资产。
如今这种资产的规模,正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会让我们更快地抢占金融高地。
如今,美元的避险能力正在下降,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正在凸显。
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汇率波动,更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在这场博弈中,15万亿海外资金的回流可能,将成为关键的转折点。
一旦这种回流开始加速,就会推动人民币资产的量价提升,进而引发全球外汇储备结构的重新配置。
货币体系的变革,往往伴随着危机与机遇,而当前的美债困局,或许正是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权衡,最终将取决于中国能否在产业升级、政策调控以及国际博弈中取得胜利。
一旦完成金融结构的升级,中国的经济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美国举债狂飙!财政部大幅上调季度借款预期至1万亿美元》
2、金融界《美国财政部上调第三季借款预期 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
3、环球网《投资者罕见大量抛售,美债“爆雷”,华尔街“坐不住了”》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