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啦
随着“中医热”持续升温
“冬病夏治”迎来了最佳时期
连日来
红河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人头攒动
不少市民趁着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
前来体验传统疗法——三伏贴
为健康“充电蓄能”
三伏贴受热捧
入伏以来,持续的高温挡不住市民追求健康的热情。在红河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贴敷三伏贴的市民明显增多。为满足需求,医院特别预留了治疗室用于三伏贴贴敷服务。医护人员在患者需要贴敷的部位进行触诊,找准穴位,再将特制药膏熟练地填入医用胶贴,精准贴敷在其穴位上,整个过程通常只需1-2分钟。贴敷后,患者只需等待约两小时即可取下。
市民彭丽芬已经是这里的“老熟人”了。彭丽芬表示,到红河州中医医院进行长蛇灸和三伏贴等传统治疗后,感觉身体暖和多了,手脚冰凉的老毛病也得到了改善,到现在,坚持做中医调理已经三年了。像彭女士这样,通过坚持“冬病夏治”获得良好体验的市民不在少数。
何为“冬病夏治”?
三伏贴有何妙用
三伏贴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要实践。“冬病夏治”的核心,就是利用一年中天地阳气最盛的三伏时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持续刺激和经络传导,激发人体正气,驱散体内伏留的寒邪,从而预防或减轻冬季易发的反复感冒、咳嗽、哮喘、鼻炎、关节炎、老寒腿及怕冷等疾病与不适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节奏工作、空调依赖、熬夜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年轻群体开始出现体寒、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问题,使得三伏贴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调理方式,而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养生新选择。
红河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医生杨永静介绍道:“进入夏季,不少年轻人偏爱饮用冷饮,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针对此类情况,通过贴敷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等穴位,就能起到温阳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未病先防”“春夏养阳”等中医养生智慧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了解和接受。运用三伏贴等传统疗法进行调理养生,已成为受大众青睐的健康生活方式。
医生也特别提醒广大市民,三伏贴是中医常见的、有效的外治方法,但它更侧重于调理体质、预防保健。对于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做三伏贴的同时,不能替代日常的规范治疗。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坚持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长远的健康效益。
温馨提示
三伏时期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头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
中伏(二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持续时间可能是10天或20天,取决于立秋的具体日期。
末伏(三伏):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
2025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1.不适即停! 贴敷时或贴后感到皮肤刺痛、灼热、奇痒,请马上撕掉。
2.异常即医! 发现严重红肿、起疱、疼痛,立即停止并就医检查。
3.守时!贴够医生叮嘱的时间(约2小时)即可取下,勿贪久。
4.知禁忌!皮肤问题、发热、孕妇等人群请提前咨询医生。
记者:罗淇 高铭晞 实习记者:龙江
编辑:罗淇 高铭睎 实习编辑:龙江
审核:张垒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