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只要一提起宠孩子就浑身紧张,生怕自己只要多数一句“宝贝真棒”,或者多抱一会儿哭闹的娃,就会把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巨婴。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有不少父母把“逼孩子独立”和“对孩子冷漠”画上了等号。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黏人就是没有出息,求抱抱就是太娇气,就连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成了不懂事。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只想说一句:育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说到底,还是父母到现在都分不清楚“惯”和“宠”的区别。惯,是无底线的纵容孩子,哪怕是错的事情也纵容;而宠,是有温度的支撑,在孩子背后随时给他们提供力量。
简单理解就是:惯出来的孩子,永远都只是躲在父母身后;宠出来的孩子,他们敢于闯荡世界。
惯和宠,差别真的很大
看似都是在给孩子一点东西,但结果却是天差地别。养娃路上,要是惯和宠区分不清楚,那养出来的孩子真的是两种样子。
惯,是很多父母在偷懒,他们不想花时间教规矩,就只能在背后默默帮孩子处理事情,这样就能换取自己想要的清净。时间久了,孩子什么都没有学会,遇到事情自然不知道怎么抗,只能求助大人。
宠,是父母在情感上给孩子支撑,核心就是让娃相信。遇到问题,父母会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先安抚情绪再处理问题,用情感来回应。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能享受到父母的情感回应,自然也就更有安全感。
为什么被宠大的孩子,更独立?
这个问题让很多父母不理解,不是都说被宠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都经不起风雨吗?
其实这个认知有些片面,父母光看到了被宠爱不好的一面,却忽略了它还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被宠的孩子被父母坚定地肯定,让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很好。
反观那些被逼着独立的孩子,他们看似早早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实则心里特别慌。主要是,每天承受大人的逼迫,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反倒有些害怕。可要是被宠着、被鼓励着去独立,结果就会不一样。
高段位的宠,才能让娃更独立,父母的着重点要放在这几点:
第一点:接住娃的情绪
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千万要冷静,可以先把娃的情绪接住,给他们适当的安全感。
其实接住情绪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宠爱孩子,让他们知道父母永远都在。但,该遵守的规则也绝对不能妥协,再生气也不能打人、不能乱扔东西,这是底线。
当孩子的坏情绪被接纳了,他们才会在情绪消退后听得进父母的道理。这个时候父母趁机给他们立规矩,也更容易让孩子去实施。一定要明白:只讲规则不讲感情,或者只妥协不立规,都养不出好孩子。
第二点:给娃选择权
宠孩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替他做,而是给娃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他们的成长速度才能更快。
穿什么样的衣服、周末先玩还是先写作业,这些简单的小事情都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父母别打着“包办”的名义去约束、要求孩子,那真的害人害己。
只要自己能动手,那孩子的行为都值得被孤立。就算是做的不好、说得不好,父母也别急着去否定,而是先夸一句他努力的过程。很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孩子很多自信,让他觉得自己下一次就能做好。
第三点:多给娃笑容
过来人的建议是:陪娃的路上,要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少给他们一些脸色。在孩子的心里,妈妈的笑容就是他们幸福、底气的来源。
年龄小的孩子懂得的道理比较少,他们总觉得父母的笑容,就是“爱自己”最直接的证明,比说和做都管用好几倍。
尤其是碰上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笑容来滋养。要是看到父母不高兴,他们就容易胡思乱想,各种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为了娃的心理健康,以及他未来的整体发展考虑,父母还是多笑笑。
写在最后:养娃从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让娃学会独立。只不过这种独立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被父母用宠爱滋养出来的。日后别把再把纵容当关爱了,孩子的成长仅此一次,爱错了后悔都来不及。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