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一个周五晚上,法国贝叶镇的贝叶挂毯博物馆外挺热闹,不是办活动,是要转移镇馆之宝贝叶挂毯。
这挂毯可是11世纪的老物件,被称作“欧洲版清明上河图”,之前几百年就动过两次,这次要借去英国展出,光是转移就折腾了不少事。
本来这挂毯原计划9月18号就从博物馆移去临时储存点,结果赶上法国全国罢工,地方官员怕安保人员不够,没法保证这宝贝安全,只能推迟。
我觉得这推迟也能理解,毕竟这挂毯长70米,是用彩色羊毛线在亚麻布上绣的,都950岁了,稍微磕着碰着都赔不起。
周四晚上,DRAC(法国诺曼底地区文化事务总局)的人、博物馆员工还有100多个志愿者一起忙活。
大家先把挂毯从展架上小心取下来,装到防护玻璃里,再轻轻折好放进木箱封严实。
到了第二天晚上,转运环节才开始,光参与的人就快90个,花了7个多小时才弄完。
贝叶镇市长跟法国电视三台说,执法人员护送了两辆卡车,一辆真装着挂毯,另一辆是诱饵,这操作,跟电影里保护重要道具似的,不过对千年宝贝来说,再谨慎也不为过。
转移前其实早有准备,今年4月DRAC就搞过一次完整演练,测试怎么移、怎么护,还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文物守护团队确认过方案。
而且这次转移也是没办法,贝叶挂毯博物馆要翻新,本月初就闭馆了,得等明年跟英国的展出同步完工。
这挂毯绣的是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的事,尤其是哈罗德二世在黑斯廷斯战役阵亡的场景,挂毯里画的是被剑刺死,不是传说里的被箭射中眼睛,这挂毯比文字记载还靠谱,算是实打实的“历史见证者”了。
挂毯能去英国,其实是去年7月马克龙访英时定的。
当时马克龙说这挂毯是“英法共同历史的标志性瑰宝”,英国那边高兴坏了,首相斯塔默说这是“出色举措”,文化大臣南迪还说“特别开心能迎来这么重要的艺术品”。
不过这事儿不是第一次提,之前英国求借过两次都被拒了。
1953年想借去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没成,2018年马克龙也想过借,但文物修复专家说挂毯太脆弱,没法移动,只能搁置。
贝叶镇负责文化的副市长雅曼说,2018年是因为对挂毯状况了解不够,后来攒了足够经验,才敢推进这事,但法国这边不少人反对。
有修复师和专家说,长途转运可能让挂毯遭不可逆的损坏,《艺术论坛报》主编里克纳还发起了请愿,现在已经有7万多人签名,说这是“文化遗产犯罪”。
卡尔瓦多斯省之前还发过视频说挂毯“极度脆弱”,后来不知道为啥又删了。
我觉得反对的人也有道理,毕竟文物保护得放第一位,不能光看外交面子。
英国那边倒挺有信心,大英博物馆说他们有顶尖的文物守护和管理团队,还在跟法国同行一起敲定展出细节。
馆长卡利南还说,展出时会用专门做的先进展台,而且这展台以后还会还给贝叶博物馆用。
本来想怀疑这展台靠不靠谱,但查了下大英博物馆之前守护文物的案例,比如之前展过的ancient纺织品,都保护得挺好,应该不用太担心。
其实这挂毯之前两次移动,比这次还惊险。
第一次是拿破仑时期,他把挂毯运到巴黎展出,目的是让民众支持他入侵英国,借历史上诺曼征服的事,给自家军事行动找由头,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1803年在卢浮宫展出时,参观的人超50万,后来拿破仑战败,1816年才把挂毯运回贝叶镇。
第二次更危险,二战时德国占领法国,纳粹想偷这挂毯,还想证明“征服者威廉是维京人不是诺曼人”,为他们的“日耳曼民族优越论”找借口。
最后纳粹没偷走整幅,但偷了一小块布料,这布料战后一直在德国,现在英法德三方正在谈归还的事。
那小块布料也就15×20厘米,上面绣着诺曼士兵的盔甲细节,经碳14检测确认是原件,能找回来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贝叶挂毯博物馆官网上说,这挂毯“好几次都幸运脱险”,比如法国大革命时差点被当普通布料征用。
能保存到现在,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守护,这次转移,算是它又一段新经历的开始。
明年9月到后年7月,这挂毯会在大英博物馆的塞恩斯伯里展览厅展出,博物馆主席奥斯本说这是“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机会。
不管是法国的担心还是英国的准备,最终都是为了让这千年宝贝能好好的,让更多人看到它记录的历史。
毕竟这样的“活文物”不多,能亲眼见一次,也算是跟历史握了个手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