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早盘汹涌的买盘,午后的抛压,尾盘的回升——这一系列动作背后,一场针对散户的“心理战”正在A股悄然上演。
11月20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创业板指一度冲高近1.79%。然而开盘不到一小时,市场迅速变脸,三大指数集体翻绿,创业板指从高点回落近2.2个百分点。
早盘追高的投资者再次被套,盘面上弥漫着失望情绪。
这种高开低走的戏码,近期反复上演。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市场内在的韧性正在增强——同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尽管较前一日有所缩量,但仍维持活跃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A股自3040点反弹以来,始终守住了一条“隐性规律”:市场最多仅出现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调整,始终未出现“四连阴”的弱势形态。
01 市场博弈

“诱空”,这一专业术语正在成为普通股民的热议话题。从行为金融学看,诱空是指主力资金通过打压股价,制造市场恐慌,诱导散户在低位卖出筹码,随后迅速拉升股价的一种策略。
本周市场的走势堪称经典案例。周四,A股在经历三连阴后终于止跌,尽管个股超过4000只下跌,但指数仍顽强收红。
这种指数与个股的背离,反映了市场背后的激烈博弈。
有市场观点认为,当前市场的谨慎情绪,恰恰可能是一种被诱空的行为,存在庄家吸筹的可能。当散户纷纷因恐慌而抛售筹码时,机构资金却在悄悄布局。
回顾7月下旬的市场,当时李大霄曾提出“轧空牛”的概念,描述了一种由机构资金主导、通过逼空式上涨迫使空头投降的市场状态。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但换了一种形式。
02 4000点之路

10月28日,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次突破4000点,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十年过去了,同样是4000点,今天的A股与2015年相比已经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市值看,A股总市值从52万亿元增至107万亿元,股票数量从2662只增至5440只,股民总数从9300余万人增至超2.4亿人。市场体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更深刻的变化在行业结构。据中信证券统计,科创类企业(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的总市值占比,已从2015年底的10.8%显著提升至2025年的32.9%。
科技板块已经取代传统行业,成为市场的新引擎。
03 估值对比

与2015年相比,当前市场的估值结构更为健康。2025年全部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为28.9倍,较2015年的66.6倍大幅下降。
估值泡沫被大幅挤压。
剔除金融板块后,2025年突破4000点时的整体市盈率为37.2倍,低于2015年的39.2倍;市盈率中位数更是大幅降至29.4倍,远低于2015年同期的67.6倍。
更扎实的估值基础,加上改善的盈利能力,为市场提供了更强支撑。
2025年前三季度全A非金融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0%,大幅优于2015年同期-9.8%的负增长。即使是进一步剔除地产板块,其净利润增速也达到3.7%,与2015年同期-11.4%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04 资金动向

在市场波动背后,各路资金的操作策略也出现明显分化。
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2.58万亿元,较2015年的千亿规模大增2500%。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持股规模也从2015年中的2.0万亿元增至今年年中的7.2万亿元。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
近期市场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成交量能持续萎缩,目前已降至不足1.8万亿元水平。这一变化反映出卖盘压力的减轻与惜售心态的增强,且并未出现大规模恐慌性抛售。
缩量整理往往预示着变盘在即。
与A股的抗跌表现形成对比的,是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周三亚太市场盘中一度尝试反攻,但随后再度走弱,日本国债市场的波动尤为引人关注。
然而,A股却展现出显著的相对强势与运行韧性。
05 未来路径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能否重返4000点,甚至开启一轮新的行情?
兴业证券复盘了自2016年以来的年末行情(11-12月),发现各行业表现排名与其下一年业绩增速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当前正是布局明年景气线的关键时点。
在配置方向上,投资者可以更加重视景气度的视角,不一味追高也不一味挖低,而是寻找市场对于行业景气度未来的预期与股价相对匹配的方向。
此外,中信证券建议关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占据重要份额的行业,特别是那些中国占全球份额高、海外供给弹性小、重置成本大的传统制造业公司。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化工、有色和机械等大类行业领域。
从市场风格看,华泰证券认为,去年以来,宽流动性为小盘股估值带来了系统性抬升,当前大盘股相对折价水平已接近2015年那轮流动性驱动行情的最低值。市场风格可能会面临再均衡。
回看11月20日的市场,尾盘指数再度震荡回升并顽强翻红。
私募的仓位可能已经回升至了过去两年以来的中等略偏高水平,而一批踏空资金正等待回补仓位的机会。
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追逐每一个短期波动,而机构却一直在默默布局。当散户们为4000点恐高时,机构看到的也许是5000点的未来。
A股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从散户主导的情绪化交易,转向机构主导的价值挖掘。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