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这东西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家伙事儿,没有它,高端芯片就造不出来。ASML是这个领域的绝对霸主,他们的设备分好几种,高端的有EUV极紫外光刻机,能做5纳米以下的芯片;中端的DUV深紫外光刻机,用来做7纳米以上的工艺。早在2019年,美国就开始拉着日本和荷兰一起,限制对中国的出口,尤其是那些最先进的EUV,美国直接禁了,ASML一台都没卖给中国大陆。但DUV呢?管制没那么严,荷兰政府和ASML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走一些程序。

到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芯片需求有点回暖,中国市场特别活跃。中国的一些芯片厂,像中芯国际啥的,需要扩产来满足手机、汽车和5G设备的订单。ASML一看机会来了,就在遵守现有规则的前提下,继续处理订单。他们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总共卖出了113台新光刻机,其中中国大陆拿走了27台,这些主要是浸没式DUV系统,能支持成熟工艺的批量生产。价格方面,一台DUV光刻机得几千万欧元,这27台加起来价值不菲,帮ASML的季度营收直接冲到69亿欧元,中国市场贡献了24%的份额。
美国那边一看不对劲啊。从2022年底开始,美国商务部就一直在游说荷兰和日本加强管制。2023年1月,美日荷三方达成协议,荷兰同意从年中开始限制部分DUV的出口。但这个协议有个过渡期,已签的订单和许可还能继续执行。ASML在财报发布会上说得很清楚,他们的出货是基于之前批准的许可,中国客户主要是用这些设备做消费电子和汽车芯片,不是军用啥的。荷兰政府也发了声明,强调这是商业行为,没违反国际规则。
美媒的反应可就热闹了。像CNBC和彭博社这些,在2023年7月和8月的报道里,直接用了“无法阻挡”这样的词。他们分析说,美国想通过盟友卡住中国芯片脖子,但现实是,中国市场太大,ASML作为欧洲公司,不想完全丢掉这块蛋糕。彭博社一篇文章里提到,尽管美国施压,但ASML的出货数据表明,管制有漏洞,中国企业提前囤货,短期内产能不会受太大影响。一些美国智库的报告也承认,这27台DUV的交付,让中国在7纳米工艺上站稳了脚跟,帮他们维持全球供应链的份额。

ASML的工厂在荷兰费尔德霍芬,那里生产线上半年加班加点,组件从德国蔡司和日本供应商那儿采购。订单从2022年底就开始积累,中国客户通过代理或直接下单,支付定金后等出口许可。荷兰贸易部审查这些申请,看是不是双重用途,就是既能民用也能军用。2023年6月,荷兰正式公布新管制规则,从7月1日起生效,但之前批的27台不受影响。这些设备通过海运,从鹿特丹港出发,绕道苏伊士运河,抵达上海或大连港。清关后,分发到江苏无锡、广东深圳和北京的芯片厂。安装团队是ASML派的技术员,调试机器需要几周时间,确保分辨率和产量达标。
中国这边为什么这么急着买?因为预感管制会升级。果然,2023年10月,美国更新了出口规则,进一步限制DUV的维修部件。荷兰跟进,在2024年1月1日实施新规,禁止某些型号的DUV出口。中国海关数据 show,2023年全年从荷兰进口了176台光刻机,比前一年翻倍多。这里面就包括那27台的后续影响。ASML的CEO彼得·温尼克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说,中国需求强劲,推动公司业绩,但地缘风险在增加。他们还强调,这些销售是合法的,没绕过任何禁令。

美媒为什么说拦不住?因为事实摆在那儿。2023年下半年,美国媒体像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芯片产量没降反升,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还保持稳定。他们采访了一些专家,说ASML的交付暴露了盟国协调的弱点,荷兰企业更看重利润,美国的压力没那么大效果。甚至有报道指出,中国用这些DUV升级了生产线,良率从70%提高到85%,帮本土供应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美国议员跳出来批评拜登政府,说管制执行不力,但现实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太复杂,单靠禁令堵不住。
转到2024年,事儿继续发酵。ASML第一季度财报,中国占比跳到49%,售出119台新系统,大部分是DUV。中国客户转向成熟工艺,避免高端禁令的冲击。荷兰在2024年9月又扩大管制范围,要求更多设备需许可,包括维修服务。ASML股价一度跌,但公司调整策略,继续服务已安装的机器。美媒如福克斯商业频道在报道中说,这种局面让美国战略受挫,中国在AI和5G领域追赶速度没慢下来。
到了2025年,变化更大。1月20日,ASML宣布不再公开对中国大陆的具体销售数据,只报总营收比例。他们的理由是避免敏感信息泄露,但外界猜是受美国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ASML净销售额预计在70亿欧元左右,中国占比降到20%,但全球AI需求拉动整体增长。中国企业开始用本土光刻机补充,像上海微电子的设备在28纳米工艺上发力。美媒在2025年上半年文章里承认,早期那27台的交付,已经帮中国积累了技术储备,管制虽晚但没完全奏效。

这事儿的影响挺广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国从不到10%的产能,涨到接近30%。ASML作为供应商,2024年全年营收破300亿欧元,中国业务功不可没。但风险也摆着,地缘摩擦让供应链不稳。一些分析说,美国的禁令反而刺激中国自研,投入上千亿资金搞光刻技术。荷兰政府夹在中间,2024年12月更新规则,影响特定地点的供应,但ASML坚持说,他们是中立企业,只做生意。
总的来说,这27台光刻机的交付,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中美科技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想维持霸权,拉盟友围堵,但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让事儿没那么简单。中国靠着提前布局和本土努力,稳住了阵脚。美媒那句“拦不住”,其实道出了无奈,科技发展有自己的节奏,谁也挡不住大势。未来呢?估计管制还会继续,但创新总有路子走。ASML的举动,让人看到全球化产业链的韧性,中国芯片路虽难,但一步步在往前挪。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