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反复预测过内存、硬盘价格暴涨,实际上,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不止内存硬盘,甚至CPU的价格都开始快速涨价——说好的电子产品上市即贬值呢?今年这是怎么了?

这场涨价潮不是偶然,而是全球科技浪潮的“副产品”,核心推手是人工智能(AI)的疯狂扩张。2025年以来,数据中心和AI服务器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为训练AI大模型(比如Sora 2)囤积海量硬件,导致内存和存储需求暴增,且幅度惊人,甚至超过对GPU的渴求。

目前服务器端的内存DRAM价格已飙升50%,毕竟AI处理大数据需要高带宽内存(HBM)和NAND闪存,也正因如此,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巨头把产能转向高利润AI领域,消费级生产线直接“缩水”。

另一方面,全球存储芯片短缺不是单一减产,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原材料成本上升、新技术(如更快SSD)研发投入大,加上地缘供应链不稳,也在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浮。NAND闪存价格第四季度已经涨价超过15%~20%,甚至是机械硬盘也因需求暴增价格高企(涨幅已超30%)。

CPU部分也是如此,Intel和AMD的服务器级芯片因AI订单抢手,消费级价格也跟着“联动”上涨。根据预测,这波涨价风暴至少持续到2026年,直到2027年才可能缓和。

对普通用户来说影响显而易见,现在DIY一台PC预算至少多出20%~30%甚至更多。游戏玩家升级时,内存和硬盘的“隐形加价”更让人肉疼。短期看,涨价已打破季节性规律,双十一折扣空间也被压缩了。
涨价虽猛,但并非无解。作为非专业玩家,我们的硬件需求多是日常办公、娱乐或轻度创作。关键是“量力而行”,别被情绪驱使。以下是几条接地气的建议:
第一步:评估刚需 vs. 观望期。 如果你是学生党或上班族,电脑卡顿已影响工作/学习,建议尽快入手——拖到明年,价格可能更高。反之,如果现有配置还能战半年,非刚需就等等。
第二步:优化预算,选对“性价比坑”。 别一味追求最新款:CPU选上代酷睿i5或者锐龙5为主,够用不贵;内存选购一定要16GB起步,注意购买DDR5内存为主(DDR4涨幅太大);硬盘部分,SSD主盘+机械盘备份的组合最实惠,甚至可以考虑二手平台——前提你有足够的判断能力,避免杂牌、假货翻新之类。

第三步:抓促销,分散风险。 趁着双11最后一波的促销时间,官方旗舰店会相应的补贴优惠,可以考虑分阶段购买,逐步的升级更换,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预算紧张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