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中方警告,荷兰联合30国打算来硬的: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科技竞争的棋盘上,一场由荷兰点燃的导火索,正迅速演变为一场牵涉多方的复杂博弈。

事件的开端,是荷兰政府对中资半导体企业安世一纸突如其来的冻结令,这一举动不仅让价值近150亿人民币的核心资产瞬间悬停,更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次打击。

面对中方的严正警告,荷兰非但没有收敛,反而选择了一条更为强硬的路线——联合欧盟与七国集团(G7)的盟友,集结起一个31国的阵营,意图以集体之力向中国施压。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清晰地表明,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只有“加一块”才能形成对抗中国的有效力量。

然而,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背后,既有复杂的利益算计,也潜藏着难以弥合的内部矛盾。

荷兰的“双重算盘”

荷兰此次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动,其力度与深度远超常规的商业监管。

根据闻泰科技发布的公告,荷兰政府的命令几乎冻结了安世在全球的所有业务活动,从资产到知识产权,再到人事调整,无一幸免。

更具侵略性的是,荷兰企业法庭直接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并空降了一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这一系列操作,与其说是出于所谓的“供应链安全”考量,不如说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

这背后,美国的影子若隐若现。

荷兰官方虽急忙撇清,称行动时机“纯属巧合”,但法庭披露的文件却揭示了真相。

早在数月前,美国便已正式向荷兰方面通告,将扩大其“实体清单”的打击范围,把制裁延伸至被列入清单实体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

安世半导体正是在这一规则下被精准锁定。

美方甚至毫不避讳地向荷兰传达信息:安世若想获得豁免,就必须更换其中国籍的CEO。

美国的“剧本”早已写好,荷兰的行动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配合,双方一唱一和,共同筑起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高墙。

然而,若将荷兰的行为仅仅视为对美国指令的被动执行,那就低估了这个欧洲小国的深层野心。

冻结安世资产,固然有向美国递上“投名状”的意味,但其本质更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投资,赌的是荷兰在未来全球科技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这份野心源于一种深刻的“AI焦虑”。

荷兰拥有全球光刻机市场的绝对霸主——阿斯麦(ASML),这本是其引以为傲的资本。

但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盛宴中,荷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一个“端盘子”的厨师,虽然提供了最关键的厨具(光刻机),但真正享用饕餮大餐、赚得盆满钵满的,却是其他人。

比如,英伟达市值突破三万亿美元,而ASML只能在财报中计算着设备销售的增长。

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失落感,促使荷兰政府渴望从幕后走向台前,从一个设备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为欧洲AI生态的获益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兰正在悄然“攒筹码”。

冻结安世这家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不仅可以攫取一项重要的技术资产,更能以此为杠杆,在未来的谈判中换取更多利益。

阿斯麦近期豪掷13亿欧元投资法国AI新贵Mistral AI,并获得董事会席位,便是这一野心的最好注脚。

荷兰正试图以安世为“祭旗”,借欧盟《芯片法案》的东风,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欧洲硅谷”的王座之路。

中国的“规则反制”与西方的“集团困境”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美国身影,中国并没有选择被动承受。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警告之余,中国迅速打出了一张强有力的王牌——出台稀土出口新规。

这一新规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出口管制。

根据新规,不仅稀土相关物项本身受到管制,更重要的是,任何含有中国稀土成分或采用了中国相关开采、冶炼技术的境外产品,其出口同样需要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

此举不仅让美国的汽车供应链感到阵阵寒意,也直接冲击了对供应链高度敏感的阿斯麦,其威慑力不言而喻。

面对中方合理维权的行为,西方坐立难安。于是,欧盟与G7成员国迅速集结,组成了31国的联合阵线,试图通过集体的“力量”,迫使中国撤回新规。

欧盟委员会的官员更是扬言,不排除效仿美国的强硬举措,准备召开视频会议协调立场。这番姿态,完美诠释了他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的核心逻辑。

然而,这个看似团结的“反华联盟”,实则面临着深刻的“集团困境”。

首先,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美国作为领头羊,其自身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特朗普政府前脚刚放出对华加征100%关税的狠话,后脚美股三大股指便应声狂泄,一天之内蒸发上万亿美元。

巨大的经济压力迫使白宫很快放软了语调,承认强征关税“不一定”会发生。这戏剧性的一幕,折射出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的致命短板,以及其经济体的脆弱性。

其次,欧盟内部同样矛盾重重,可谓“各家自扫门前雪”。

更关键的是,欧洲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是结构性的,短期内无法摆脱。

根据欧洲央行的报告,欧元区70%的稀土直接从中国进口,而那些从美国等中间方采购的高科技产品,其上游的稀土原材料依旧源自中国。

微软、苹果、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巨头,既是欧洲的供应商,也是中国稀土的“消费者”。

这种深度捆绑的供应链现实,使得欧盟任何强硬的报复措施都可能伤及自身。

因此,这场由31国联合发起的施压行动,更像是一场集体焦虑下的拙劣手段罢了。

参考资料:

欧盟想与G7沆瀣一气:咱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科技   荷兰   中方   中国   美国   稀土   欧洲   欧盟   半导体   光刻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