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安徽有个大姐急用钱,翻出家里压箱底的两枚钻石戒指准备卖了,当年这种钻石风吹的很大,大姐花了2万买的,她琢磨着就算不增值,好歹能值个万把块救急。
结果拿去鉴定,人家一句话浇透心:“这俩加起来就值180块,还全是戒托的钱,钻石本身没人要。”
当时买的时候喊得“钻石恒久远”,怎么转头就成白菜价了?
今天就扒一扒那些年坑惨人的六大炒作骗局。
谁没被“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洗过脑?可这所谓的“永恒”,根本是资本编的局。
早年戴比尔斯垄断全球钻石矿,故意压着不发货,制造“稀缺”假象;再把钻石和爱情绑死,说“不买钻戒就是不爱”,硬生生把一块碳,炒成了结婚恋爱的刚需。
最疯狂的时候,哪怕是普通工薪族,也得省吃俭用几个月买钻戒,好像没这玩意儿婚就结不成。
可大家不知道,钻石这东西根本不稀缺,全球储量够每个人分好几克拉。
而这起骗局被揭发的起点则是培育钻石技术突破,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验室里几周就能造出和天然钻石差不多的钻,价格还不到天然钻的三分之一。
再加上年轻人越来越清醒,觉得“爱情没必要靠石头证明”,钻石的泡沫一下就破了。
现在你去回收钻石试试?商家只瞟一眼戒托:“金的按克算,钻石嘛,除非是大克拉极品,不然白送都嫌占地方。”
安徽大姐那2万的钻戒,最后就卖了个戒托钱,这“永恒”的谎言,碎得比玻璃还脆。
可钻石还不是最惨的,有一品种的狗,曾被捧成“东方神犬”,当年能换一套房,如今却沦落到没人要,下场更让人心酸。
早年间藏獒有多火?有人说“一獒战三虎”,还把它吹成“高原守护神”。
再加上张佩华、马俊仁这些名人养藏獒,直接把它包装成“成功人士标配”。
最疯狂的时候,单只藏獒报价4000万,配种一次就要20万,石家庄还出过“一公里豪车车队接藏獒”的闹剧,媒体一炒,藏獒直接成了“移动的奢侈品”。
后来紧跟着青海、西藏的藏獒养殖场遍地开花,幼犬从5000块炒到10万一只,连不懂狗的老板都跟风买,就为了撑场面。
可谁能想到,一场政策,直接把这泡沫戳破了。
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查出不少贪官养高价藏獒,老板们怕惹麻烦,赶紧把藏獒藏起来。
广州、深圳又把藏獒列为禁养犬,说它攻击性强,断了核心市场。
更狠的是,基因检测曝光80%的“纯种藏獒”都是混血,血统全是造假的。
现在的藏獒价格从几十万跌到几百块都没人要。
有的养殖场养不起,直接把藏獒扔到野外,成了流浪狗;还有的更惨,被卖到狗肉馆,当年的“东方神犬”,如今连条普通宠物狗都不如。
藏獒的悲剧还没让人缓过神,又有一种日常饮品被炒成“投资品”。
有人花几十万买一斤茶,如今却砸在手里,哭都没地方哭。
你听说过“大师茶”吗?
早年有人把普通茶叶包装成“大师手工制作”,还吹成“有金融属性,能升值”,硬是把一杯喝的茶,变成了“炒作品”。
比如某款“古树普洱”,说树龄几百年,大师亲手炒的,直接炒到几十万一斤;还有的搞“茶票”,说买了能升值,不少人想着“喝不完还能赚一笔”,疯狂囤货。
最离谱的时候,茶市跟股市似的,有人靠倒腾“天价茶”赚了几百万,引得更多人跟风,连不懂茶的大爷大妈都凑钱买“大师茶”。
可这泡沫,一戳就破。
媒体曝光后大家才知道,所谓的“大师手工”,根本是机器炒的,大师就站在旁边拍个照;那些“古树茶”,很多是普通茶树冒充的;更坑的是“茶票”,就是空手套白狼,根本没实物。
真相一出来,没人再信“天价茶”,需求直接崩了。
现在的茶市一片冷清,当年几十万一斤的“大师茶”,现在几百块一斤都卖不出去;囤了货的茶商,仓库里堆满了茶叶,卖不掉也喝不完,只能看着茶叶发霉,亏得血本无归。
天价茶的坑还没填平,又有人把普通石头包装成“宗教圣物”,炒到几百万,结果查出是化学泡的假货。
“天珠能消灾开运,是西藏圣物”,这话你是不是听过?
早年有人借李连杰“戴亿元天珠”的传言,把天珠吹成“佛教圣物”,说它是“天降石”做的,能保平安,还制造“稀缺”假象,说“千年老天珠越来越少,买了就能升值”。
可谁能想到,这些“天价天珠”,源头就在辽宁阜新。
几十块一块的“蜗牛石”,切割打磨后,泡上化学药剂增加“包浆感”,就成了“西藏天珠”,售价从十几万炒到几百万。
那时候文玩圈疯了,连普通老百姓都跟风买,说“买天珠就是买平安”,有的还当传家宝囤着。
泡沫破得也快,监管部门出手查造假窝点,曝光阜新的造假流程;媒体又扒出“李连杰亿元天珠”是谣言,他戴的就是普通玛瑙珠。
真相一出来,天珠市场直接崩了。
现在电商平台上的天珠,之前卖几百万的,现在几千块都没人问。
古玩市场里,卖天珠的摊主都懒得吆喝,有人拿着当年买的“天价天珠”去问价,摊主摇摇头:“这玩意儿就是化学泡的玛瑙,不值钱。”
天珠的骗局靠迷信,还有一种“雪域仙草”靠“神药”噱头,炒到20万/公斤,最后被科学打回原形。
“冬虫夏草是雪域仙草,能治癌症、糖尿病,还能延年益寿”。
早年这话说得神乎其神,再加上说它“只长在青海、西藏高海拔地区,采挖难”,直接把价格炒到20万/公斤。
不仅如此,商家还瞄准孝心市场,说“给爸妈买虫草就是买健康”,不少人砸锅卖铁囤虫草,有的甚至变卖房产,就为了一边养生一边等升值。
最疯狂的时候,虫草店开得比药店还多,包装得金碧辉煌,一根虫草能卖几十块,有人送礼只送虫草,觉得有面子。
可这“神药”的神话,被科学一巴掌拍碎了。
研究机构检测发现,冬虫夏草就是一种真菌,和普通蘑菇的营养成分差不多,根本没有“治百病”的功效;国家还明令禁止它宣传“药用价值”。真相一出来,没人再买账。
现在的虫草价格,从20万/公斤跌到几千块,还卖不出去;之前囤了几十公斤的人,亏了几百万,有的把虫草当普通蘑菇吃,有的直接扔了,“雪域仙草”彻底成了“平价食用菌”。
虫草的神话破灭后,年轻人又陷入了“炒鞋”的狂欢,有人休学炒鞋,最后亏得差点让家里卖房。
“穿AJ就是有品味,炒鞋比炒股赚钱快”,前几年这话在年轻人里很流行。
耐克、阿迪搞“限量款”“联名款”,比如AJ、椰子鞋,故意少发货,引发抢购;黄牛再趁机抬价,300美元的椰子鞋,一周就能炒到3万,还说“买了就能赚”。
那时候炒鞋成了风潮,2023年中国炒鞋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学生、上班族都跟风,有的大学生甚至休学专职炒鞋,借网贷囤鞋,想着“一夜暴富”。
可这游戏,终究是“接最后一棒的亏”。
2025年莆田打假查出10万双高仿限量鞋,证实市面上43%的“限量款”是假货,大家不敢再买;金融监管部门又发文警示“炒鞋是投机,没实际价值”。
这下鞋市直接降温。
现在二手平台上,热门款球鞋溢价从1000%跌到不足50%,之前3万一双的椰子鞋,现在几千块都没人要;那个休学炒鞋的大学生,亏了上百万,网贷还不上,差点让家里卖房还债。
年轻人终于醒了:“鞋子就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赌的。”
回头看这些骗局,其实都一个样,资本编个“稀缺”“有用”的故事,绑定爱情、身份、健康,再靠炒作抬高价,等大家跟风入局,真相一曝光,泡沫就破了。
那些炒到千万的“宝贝”,如今白菜价没人要,说到底,是“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让大家忽视了“没实际价值的东西,终究会回归本质”。
下次再遇到“能升值、必稀缺”的诱惑,别冲动,想想安徽大姐的钻石、亏惨的炒鞋党。
理性消费,才不会被割韭菜。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