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我们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苏联在背后捅刀子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投降主要归因于美国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可最近这些年,有些日本学者挖档案挖得起劲儿,翻出老底儿来,说事情没那么简单。

日本专家挖档案说,真正让日本感到绝望的,是苏联发布的那份公告。为什么日本会觉得苏联是在“背后捅刀子”呢?

日本当时啥状态?

1945年的春夏,对日本来说简直是焦头烂额,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舰队基本被打光了。本土资源枯竭,城市被美国轰炸机一遍遍地“清洗”,老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按理说,早就该投了。

他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苏联身上。日本天真地指望着斯大林能看在1941年那份《苏日中立条约》的面子上,出面调停。

这份条约约定,日本承认苏联支持下的外蒙古,苏联则承认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双方甚至还有石油和煤炭的生意往来。正是这份条约,让日本觉得北方高枕无忧,敢把关东军的精锐主力,连同最好的装备,一批批调往太平洋前线送死。

这种幻想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当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面临“迅速且彻底的毁灭”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回应竟然是“默杀”。说白了就是懒得搭理。

他嘴上喊着要继续“圣战”,私下里却催着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在莫斯科频繁发电报,乞求斯大林能出面说情,帮他们保住天皇制度,甚至还想着能保留朝鲜和台湾这些殖民地

他们完全不知道,命运早在半年前就已经被决定。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一份秘密协定就已敲定:德国投降后的三个月内,苏联将对日宣战。作为回报,斯大林将获得南萨哈林岛和整个千岛群岛。对斯大林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既能抢地盘,又能向盟国表忠心。

日本的幻想,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独角戏

8月6日,广岛上空,“小男孩”原子弹爆炸了。一座城市瞬间化为平地,约十万平民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消息传回东京,震动是巨大的,但投降的决定并没有随之而来。

他们认为,美国这种新式炸弹顶多就一两颗,论破坏力,跟3月份那场一夜烧死八万多人的东京大轰炸比,也就算是个“加强版”。

所以,军部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更加起劲地推行“本土决战”计划,甚至准备让平民拿着竹枪去对抗美军的登陆部队。他们对外隐瞒原子弹的真实规模,宣称这只是“普通的大规模轰炸”,继续煽动民众“坚守本土”。

在死硬的军头眼中,原子弹不过是“又一场大轰炸”,虽然沉重,但还没到压垮他们的地步。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外务大臣东乡茂德虽然头脑相对清醒,但在狂热的强硬派面前根本说不上话。

三天过去了,日本高层除了震惊和无休止的争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投降行动。他们还在等,等莫斯科的消息。然而,等来的不是调停的橄欖枝,而是压垮他们的另一记重锤。

8月8日深夜11点,莫斯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佐藤尚武递交了宣战书,宣布《苏日中立条约》作废。这个消息传回东京,不亚于晴天霹雳。

就在宣战布告墨迹未干之时,也就是东京时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的百万大军,在五千多辆坦克和数千架战机的掩护下,从东、西、北三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东北。这支精锐部队采用“闪电战”战术,猛攻早已空心化的关东军。

此时的关东军,名义上还有七十多万,但主力早已抽调,剩下的多是老弱残兵和缺乏训练的娃娃兵,武器破旧,弹药紧缺,完全是个“纸老虎”。

苏军一天之内就突破了关东军号称“固若金汤”的防线,深入东北腹地。开战仅24小时,11个重点设防的边境要塞就被攻克。8月12日,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失守。8月15日,仓皇出逃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被苏军抓获。

到8月下旬,关东军主力被全歼,约67万日军被俘,中国东北全境解放。苏军甚至继续向朝鲜北部、库页岛南部推进,并准备进攻北海道。

苏联出兵的速度和烈度,彻底击垮了日本军部的心理防线。原子弹是“点状打击”,虽然恐怖,但目标是城市,对“国体”(也就是天皇制度)的根基冲击有限。而苏联红军的陆地攻势则完全不同,那是“面状推进”。

满洲的失守,意味着日本最重要的殖民地和战略后方没了,那个“以战养战”的重要物资来源(石油、钢铁、粮食)被彻底切断,本土的战争机器即将停摆。

更致命的是,外交上的救命稻草断了,日本陷入了绝对的孤立。而最让天皇裕仁和高层恐惧的,是苏联的共产主义思想。

这种对“国体”被颠覆的恐惧,其程度远远超乎原子弹所致的肉体毁灭。这种对“国体”被颠覆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原子弹造成的肉体毁灭。在他们看来,国家被“南北分治”,远比无条件投降更不可接受。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8月9日,就在长崎挨了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裕仁天皇亲自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会上,即便是最顽固的阿南惟几,面对雪片般飞来的关东军溃败报告,也失去了嘴硬的底气。天皇本人打破了“神圣的沉默”,明确表态:苏联的参战已经切断了所有退路,谈判无望,“国家根基”将被动摇,必须立刻结束战争。

请注意这个时间点:在原子弹投下后的几天里,他们犹豫不决。

而在苏联宣战后的48小时内,天皇就做出了“圣断”。8月10日凌晨,日本政府正式照会盟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唯一的条件是保留天皇制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个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战场。在日本专家和西方学者争论原子弹与苏联出兵谁是“最后一根稻草”时,往往忽略了那压垮骆驼的沉重根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人民艰苦抗战了整整14年。正是这漫长的持久战,从根本上耗尽了日本的战争潜力。

中国战场拖住了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1938年,日本陆军34个师团里,有24个被部署在中国,超过了70%。这导致日本无法增援太平洋,无法巩固东南亚,更无法为本土储备精锐,间接造成了关东军的虚弱。

在中国,无论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还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都在持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矿山和工厂,让其“以战养战”的图谋破产。到1945年,日本国内的粮食、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几乎枯竭,经济已经无法再支撑战争了。

日本的投降,更像是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中国长达14年的抗战,是那第一块被推倒,并持续施加压力的牌,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的国力。美国的原子弹,是突然砸在牌阵中间的重物,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和恐慌。而苏联的出兵,则是最后那决定性的一推,它不仅打乱了日本高层最后的部署和幻想,更直接威胁到了他们最核心的利益——“国体”的存续。

历史是复杂的,将日本投降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任何单一因素,都是一种简化,甚至是一种歪曲。只有将中国的持久消耗、美国的核威慑、苏联的致命一击这三大因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看到一幅完整的历史图景,理解那场战争最终是如何落幕的。

80年过去了,日本国内仍有一些势力试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需要坚定地捍卫历史真相,铭记这段历史。

参考资料:

王夕越. 真相︱日本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苏联对日宣战[EB/OL]. 澎湃新闻, 2015-08-16.

曾景忠. 日本投降的决策过程[N]. 团结报, 2017-08-17.

佚名. 是谁打败了日本侵略者[J]. 参考资料汇编, 未知年份.

张光正. 浅析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原因[J]. 学理论, 2010(18): 45-46.

何茂春.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原因探析[J]. 当代世界史, 1995(1): 41-4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1

标签:历史   苏联   日本   原子弹   美国   刀子   专家   关东军   天皇   斯大林   中国   无条件投降   国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