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同步启动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参保人个人账户的改革,成为全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的重要实践样本。这一改革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要求,通过优化发放流程、强化数字赋能,为全国生育津贴制度革新提供了“江西经验”。
一、政策背景:破解传统发放模式的痛点
传统生育津贴发放存在“单位中转”导致的三大顽疾:
时效滞后:参保女职工需休完产假后提交材料,经单位汇总、医保审核、银行拨付等环节,耗时长达半年;
权益风险:部分单位以“经营困难”为由截留津贴,或拖延发放时间,损害职工合法权益;
材料繁琐:需提供结婚证、准生证等纸质证明,增加群众办事成本。
以九江市为例,2025年上半年全市申领生育津贴3636人次,但仍有部分职工反映津贴到账周期超过3个月。南昌市医保局调研显示,72%的参保职工希望缩短津贴发放时间,43%担忧单位截留问题。
二、改革亮点:从“单位中转”到“直通个人”
1.发放主体变革
南昌市、九江市明确,自2025年7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职工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本人银行账户。改革覆盖四类参保群体: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员工;个体工商户从业者;灵活就业参保人员。
案例:南昌市青山湖区某企业职工李女士,2025年7月5日顺产一子,7月8日通过“赣服通”提交材料,7月12日即收到158天生育津贴共计2.8万元,较改革前缩短5个月。
2.流程再造:数字化赋能“零跑腿”
线上申领:通过“赣服通”APP或江西智慧医保平台,职工可完成生育登记、材料上传、进度查询全流程;
智能审核:医保系统自动比对参保信息、生育记录,审核时效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
实时追溯:职工可通过江西智慧医保APP下载《生育津贴待遇结算表》,明细包含计发基数、天数、到账金额等12项数据。
数据:九江市医保局测算,改革后单笔津贴发放成本从15元降至3元,年节约行政支出超200万元。
3.待遇保障:差额清算机制维护权益
针对“津贴与工资关系”这一焦点问题,江西明确:
若生育津贴高于职工产假前工资,单位不得截留;若津贴低于工资,单位需补足差额;灵活就业人员津贴全额发放,不涉及工资抵扣。
案例:九江市某医院护士张女士,产假前月工资8000元,生育津贴按单位上年度月均工资9000元计发,单位需补发差额2000元/月。
三、政策效应:从“经济补偿”到“生育友好”
1.职工获得感显著提升
南昌市医保局抽样调查显示,改革后职工对生育津贴满意度从68%提升至92%,85%的受访者认为“资金到账快缓解了育儿经济压力”。九江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每月要安排专人处理津贴申领,现在职工自主操作,企业人力成本下降40%。”
2.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
江西同步推进多项配套改革:
产假延长:赣州市上犹县对二孩、三孩家庭额外增加30天产假;
现金奖励:生育三孩可获1.3万元奖励;
托育补贴:三孩入托公办机构每月补贴500元;
医保优惠:新生儿三年内参保费用由财政全额资助。
数据:2025年上半年,江西省出生人口同比回升3.2%,其中南昌市、九江市增幅达5.8%,政策叠加效应初显。
3.全国示范:近六成统筹区跟进改革
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18个省份的56个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包括上海、福建、山东等地。国家医保局提出,2026年底前将全面推广“江西模式”,构建“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生育保障服务体系。
四、未来展望:构建全生命周期生育支持
江西改革启示我们,生育支持需突破单一政策边界,形成“经济补偿+服务供给+文化倡导”的立体化体系:
技术赋能:探索“免申即享”模式,通过医保数据共享自动触发津贴发放;
区域协同:解决人户分离家庭跨地区业务办理难题,推动全国医保信息互联互通;
社会共治:鼓励企业设立“育儿假弹性制度”,社区提供低成本托育服务,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当南昌市红谷滩区的王女士在月子中心收到津贴到账短信时,她感慨:“这笔钱不仅是对生育的补偿,更是社会对母亲价值的认可。”从“单位中转”到“直通个人”,江西的改革实践正重塑生育支持政策的底层逻辑,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写下生动注脚。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