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传统苗族服饰亮相纽约时装周,“民族风”与时尚完成了奇妙碰撞。“我想让更多外国民众感受贵州苗绣的魅力,感受苗族妇女巧手下的勤劳与智慧。”美国西北贵州商会会长刘亚丽接受小侨采访时如是说。
为完成此次走秀舞台,刘亚丽带领团队准备了30多套春、夏、秋、冬高级定制服装。贵州苗绣、蜡染、马尾绣、枫香染等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时装的设计中,再搭配华丽的苗族银饰,吸引了在场观众的目光。
图为时装秀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苗绣蕴藏着生活仪式感”
1964年,刘亚丽出生于贵州铜仁石阡的一个侗族家庭。在海外闯荡多年,她一直想让家乡的传统手工技艺被更多人看见。2018年,刘亚丽推出自己的艺术服装品牌“琇”。她说,想要让贵州“高定”走向广阔舞台。
为了对苗绣、蜡染有更深入的了解,刘亚丽先后前往贵州16个乡镇调研考察。“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蜡染、刺绣,代代传承。”她说,自己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当地的手艺人,仔细观摩她们的作品,记录每个纹样、针法,聆听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图为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苗族民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 贺俊怡 摄
每逢重要节日,苗族女性会盘好长发,戴上精致冠饰,银项圈与银手镯叮当作响,针脚细腻的银饰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她们亲手绣出的纹样每一处都藏着巧思。衣襟彩线飞针,蝴蝶妈妈、各式鱼纹跃然布上。我能明显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热爱,还有那份认真又郑重的仪式感。”刘亚丽说。
刘亚丽称,贵州苗绣针法细腻、工艺繁复,强调对称的美感。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泛,刺绣作品也有所差别。无数精美图案蕴含着对自然的崇敬,也有对生活、对节令习俗的洞察。
“带着绣娘作品走向海外”
“所有走秀的服装都出自贵州的绣娘之手。”刘亚丽说,如今不少贵州妇女不用离开家,在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同时,就能靠做蜡染、绣活儿挣钱。“这样一来,既传承了手艺,自己也能有份收入,日子过得更有奔头。”她说,如今贵州苗绣产业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好,让传统手工艺有了新希望。
图为秀场模特展示服装。 (受访者供图)
刘亚丽说,以水族马尾绣和苗族破线绣服装的制作为例,需要7位绣娘同时开展工作,花费2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想要在创新中拥抱时尚,展现出苗绣新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打造精品。”她说,从设计、画稿、选料、再到蜡染或刺绣,工序繁杂且环环相扣,不能偷工减料,这样才能保证服装的手工价值。
如何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同时,更符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2022年,刘亚丽与贵州手工艺人合作,尝试把蜡染融入真丝面料。
图为刘亚丽(右一)在活动现场接受采访。 (受访者供图)
刘亚丽回忆称,棉布厚实,真丝轻薄,画娘们需要反复摸索练习,才能提高蜡刀在真丝上作画的稳定性。“此外,传统方法往往存在染色不均匀的问题,尝试了很多办法后,我们通过将传统植物染色和靛蓝染色技术结合,破解了这一难题。”
今年刘亚丽已经完成了4场时装秀。“看着带有家乡民族特色的服装被那么多人喜欢,心里特别踏实。”刘亚丽说,未来会继续让这份独特的“民族风” 时尚走向更多舞台,让大家了解贵州苗绣的故事。
责编:马海燕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