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 50 块钱一斤的网红菜,竟是云南人的“绿化带”

2025年的物流早已打通天南地北,可刷手机时照样能被新奇食材惊到。近日一款“发光植物”在社交平台刷屏,翠绿叶片带着半透明光泽,博主配文“好吃到停不下来,有人认识吗?”,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说这是贵价山苏,也有云南网友泼来冷水:“这不是我们路边的绿化带吗?”

这让人迷惑的植物,学名叫巢蕨,山苏是台湾地区给它起的食用名。它的叶片从圆形基座向外铺开,像个碧绿的鸟巢,能接住雨水和落叶转化成养分,难怪在雨林里能长得格外茂盛。在台湾和广东等地,农户专门种它的栽培品种,只摘中间的嫩尖食用,涮锅凉拌都清脆爽口,蛋白质和β-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里都排得上号。

可别盯着自家盆栽或路边绿化带走神,观赏用的巢蕨口感粗糙,根本没法吃。更关键的是,这些长在公共区域的植物,早就吸饱了汽车尾气,叶片上还可能残留杀虫剂,贸然采食纯属给自己找罪受。

其实巢蕨不是唯一的“绿化带伪装者”。初冬的北京街头,花坛里那些像牡丹似的“大花”格外显眼,紫粉黄的“花瓣”层层叠叠,外层裹着鲜绿叶片,实则是观赏羽衣甘蓝的叶子。它耐寒性极强,-10℃的低温都冻不坏,成了冬季绿化的主力军。

说起来,羽衣甘蓝和我们常吃的卷心菜、紫甘蓝是近亲,营养也毫不逊色,蛋白质、钙和膳食纤维含量都很突出,是健身党爱的“减肥蔬菜”。但观赏品种为了颜值牺牲了口感,叶片又硬又糙,远不如食用款软嫩。

还有秋天变红的雁来红,顶部叶片像燃烧的火焰,常被误认为开花植物。它其实是苋菜的“高颜值亲戚”,专门培育来观叶,入秋后叶片会变成红紫相间的颜色,故而得名。但它的口感和家常苋菜差了十万八千里,味道涩得难以下咽。

最危险的是萱草,它和黄花菜长得像双胞胎,常被种在公园当观赏花。可观赏萱草含有的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会变成有毒物质,误食可能引发呕吐腹泻,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千万别把它的花苞当成黄花菜摘回家。


为啥绿化带里的“菜”不能吃?除了口感差,更重要的是安全隐患。路边的植物吸尽尾气重金属,公园的绿植定期喷药防虫,土壤也可能被垃圾污染,这些有害物质都会残留在叶片里。而且很多观赏植物经过品种改良,甚至带有微量毒性,根本不适合食用。

免责声明

本文为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与信息普及,不能替代任何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医生或其他具备资质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中国食品安全网致力于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但不对内容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责任。如您发现文章内容存在任何问题,欢迎通过以下官方渠道向我们反馈:010-6370307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美食   绿化带   块钱   超市   叶片   口感   甘蓝   植物   萱草   苋菜   黄花菜   羽衣   路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