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鸭脖、几只鸭翅,再配上几瓶啤酒,曾是无数中国年轻人的夜宵标配、消夏首选。但今年的夏尚未过去,紫燕、绝味、煌上煌、周黑鸭,这卤味四巨头就已经来到凛冽寒冬。但如今,这道熟悉的生活场景正在悄然消失。
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大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难看的成绩单:四家企业营收合计约65亿元,同比下降超一成,归母净利润约4.65亿元,同比下降超两成。
看这飘红的统计图,只有周黑鸭和煌上煌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但门店却减少了数以百计。
曾经风光无两的卤味赛道,如今迎来了至暗时刻:巨头们纷纷闭店。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紫燕百味鸡门店约5407家,绝味鸭脖门店约10838家。而在这两家企业2023年的官方数据当中,门店数量分别是6205家和近1.6万家,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里,紫燕百味鸡净闭店近800家,绝味鸭脖更是一骑绝尘,净闭店超5000家。
所以,卤味市场究竟怎么了?还有机会吗?
市场收缩:增速放缓与门店锐减
卤味市场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结束。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为1573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3.7%,已经远低于往年水平,而业内对2025年的预估更加不乐观:报告预计2025年卤味市场规模将仅微增至1620亿元。这种增速放缓的直接体现就是门店数量减少。截至2025年4月,全国卤味门店数量超过24万家,但整体数量已呈现下滑趋势。
这其中,四大巨头们因为规模庞大,门店的收缩尤为明显。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专卖店同比减少近三成,周黑鸭门店数量下降17%。
消费转变:年轻人要什么?
卤味消费的主力军是19至35岁的年轻人,占整体消费群体的76.7%,此外,还有超九成受访者消费者表示日常生活中有吃卤味的习惯,40.9%的人每月至少享用一次。
而就算如此之高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频率,也无法扭转卤味的颓势。主要就是因为消费习惯正在逐渐改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性价比的敏感度不断提高,而卤味的市场策略却没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澎湃新闻的报道指出,周黑鸭的客单价几乎呈逐年下滑趋势,从2021年的60.1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3.56元。
看重食品安全的同时,消费者也看重性价比。红餐产业研究院的调查发现,47.2%的消费者会因为涨价超过10%而减少购买,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价格更亲民的个体店和路边摊,这些替代渠道正在侵蚀品牌连锁店的市场份额。
四面楚歌:竞争格局多元化
这两年,肉类价格基本都在下滑,而这样的态势下熟制卤味产品却没有调整价格的意思,甚至有的还在上涨。这是这两年卤味企业保持毛利率的一大原因,却也是钱包越来越紧的消费者们拒绝接受的一大原因。
而卤味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四巨头之间的游戏。据红餐产业研究院观察,卤味赛道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大到头部连锁品牌,小到夫妻店、路边摊,均在售卖卤味产品。而后者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在产品研发和价格上能更快地捕捉和追赶消费者喜好。
此外,其他赛道的餐饮品牌、零食品牌、生鲜电商、商超、预制菜企业等,也成为了卤味赛道的重要参与者。绝味、周黑鸭等传统品牌面临着来自不同维度的竞争:
靠开放加盟、下沉市场、规模化采购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绝味,正在直面实体小店的冲击;专注于“佐餐”场景,凭借百味鸡、夫妻肺片等产品的紫燕,则面临饭店餐厅同款菜品的竞争;主打“酱香”口味的煌上煌则是模仿者众多。
突围策略:产品创新与出海自救
面对市场挑战,卤味品牌正在多方向寻求突破。产品创新方面,品牌加快了上新步伐。2024年,紫燕百味鸡、九多肉多、廖记棒棒鸡等品牌上新了10款左右的新品。
辣味经济崛起,年轻消费者倾向于探索能激发强烈感官刺激的辣味。绝味鸭脖推出新口号“敢辣,才绝味”,周黑鸭开发出川香藤椒味、宝藏山胡椒味等新产品。
另外,品牌还在探索“卤味+”策略,拓宽产品线。煌上煌、久久丫等休闲卤味品牌开始将卤味与主食结合,拓展午餐、晚餐等场景;盛香亭热卤推出了甜品类产品;廖记棒棒鸡在门店售卖冷锅串串产品。饮品也逐渐成为卤味门店的常见产品,众多品牌会在门店推出奶茶、柠檬茶、椰子水、可乐等产品,供消费者解辣、解腻。
头部品牌通过投资和扶持同赛道品牌,甚至跨界布局,向孵化平台模式转型。绝味通过旗下子公司对外投资了原料供应、冷链物流、连锁餐饮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周黑鸭则布局上游供应链,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出海也成为卤味企业的选择之一。紫燕食品在美国纽约开设首店,周黑鸭已进入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但卤味在海外尚在起步阶段,营收占比低于5%。
文化差异、食品安全标准、供应链成本等问题,意味着出海并非捷径,而是另一场硬仗。
未来出路:品质坚守与价值重构
卤味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卤味的同质化问题愈发显著。尽管周黑鸭一直强调“气调锁鲜”、“零添加”等技术,但还是会时不时被消费者质疑防腐剂、重口味等问题。
在高盐高糖、重调味的卤制品和健康饮食观念之间,能否继续吸引年轻人,是整个行业要面对的难题。未来,卤味品牌需要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强化产品刚需属性,拓展快餐场景;二是突破同质化,加强地域风味开发;三是提升产品价值感,优化定价策略;四是坚持品质底线,持续产品创新。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曾说:“食品行业没有奇迹,只有积累。”但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市场中,光靠积累可能已经不够,卤味赛道正从单纯的门店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单店盈利提升和供应链优化。巨头们需要重新思考:是继续做“卤味界的iPhone”,还是适度下沉成为“鸭中之王”?是坚持甜辣经典,还是拥抱多元口味?是继续强调社交零食,还是切入家庭餐桌?
答案可能决定了谁能在这次行业洗牌中活下来,并走向下一个繁荣周期。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