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孩20岁从哈佛退学,不到30岁管理10亿美金资产

提起华尔街,很多人会想到西装革履的精英、按部就班的成功路径 —— 名校毕业、进大公司、熬资历往上爬。

但 28 岁的华裔姑娘 Eva Shang,偏要打破这套 “规矩”:

20 岁从哈佛退学,8 年后带着自己的公司,手里管着十亿美金的资产。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的成功从来不是 “一个人的战斗”。

背后有个坐着轮椅的妹妹 Melissa,从小陪她对抗歧视、一起发声,甚至连她创业的起点,都藏着给妹妹的一份温柔。

这对姐妹没什么 “开挂” 的运气,不过是抱着 “不服输” 的劲儿,把别人眼里的 “不可能”,一步步走成了 “我可以”。

01

从哈佛退学的 “叛逆者”

Eva 的童年,和 “精英” 两个字沾不上半点边。

三岁跟着妈妈移民美国,一家三口挤在宾州郊区的小房子里。

妈妈是个普通精算师,工资刚够养家;

妹妹 Melissa 生下来就有肌肉萎缩症,走不了远路,大部分时间都得坐在轮椅上。

Eva7 岁就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给妹妹推轮椅、陪她读书,小小的年纪就知道:

生活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偏爱。

但她没怨过,反而把日子过成了 “向上爬” 的样子。

在学校里,因为是华裔,偶尔会被同学排挤,她就用成绩说话,最后考进了宾州排名第二的公立高中。

17 岁那年,她还陪着妹妹一起站上 TEDx 的舞台,两个人一起讲《为什么残疾女孩很重要》——

那时候她就想,以后一定要做些能帮到 “普通人” 的事。

后来她考上了哈佛,学法律,所有人都觉得 “这孩子出息了”。

按正常剧本,她应该暑假去律所实习、毕业当律师,慢慢挤入精英圈。

可真到了律所,Eva 却越做越别扭:她看到很多没钱的人,明明占理,却因为付不起律师费,连争取正义的机会都没有;

而自己要做的,不过是帮那些有钱的 “精英” 打打文书、走走过场。

“我不想当精英的‘跟班’,我想帮那些没那么多钱,却需要公平的人。”

Eva 后来在采访里说。

想通这点后,她做了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2016 年,20 岁的她从哈佛退学了。

妈妈以为她只是一时冲动,劝她 “先冷静两年,想通了再回学校”。

可 Eva 心里早就有了方向 —— 她要自己创业,做一件能改变司法不公的事。

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她哪里是 “叛逆”,不过是比别人更早想清楚:

自己要的不是 “名校光环”,而是能实实在在做事的机会。

02

轮椅上的 “发声者”

Eva 常说,自己能走到今天,得谢谢妹妹 Melissa—— 如果不是妹妹当年的一个小愿望,她可能永远找不到创业的方向。

那是 Eva 刚上哈佛的第一年,Melissa 突然跟她说:“姐姐,我想要一个跟我一样坐轮椅的玩偶。”

市面上的玩偶都是健康的小孩,Melissa 看着那些玩偶,总觉得 “没有自己的样子”。

Eva 心疼妹妹,就试着联系了美国一家玩具公司,还发起了 “为残疾女孩设计玩偶” 的请愿活动。

没想到,这个为妹妹发起的活动,让她认识了后来的创业搭档黑格 —— 也是哈佛的学生,特别擅长搞数据。

两个人聊起未来,越聊越投机:“既然我们能收集请愿的信息,为什么不能收集法律数据,帮那些没钱请律师的人呢?”

说干就干,他们找了两台二手电脑,在出租屋里搭了个临时网络。

从哈佛法学院的系统里收集了一大堆基础数据,想把这些数据卖给有需要的人。

刚开始,没人相信他们 —— 两个没毕业的学生,手里就两台旧电脑,还想做 “法律数据”?

不少投资者直接把他们拒之门外,说 “你们太年轻,根本不懂行”。

直到有个创业顾问提醒他们:“光卖数据没用,不如把数据用到诉讼融资上 —— 帮那些没钱打官司的人出钱,赢了再分一部分收益。”

这句话点醒了 Eva,她想起在律所看到的那些无奈的人,更坚定了要做这件事的决心。

2017 年,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笔投资,1000 多万美元;

成立了一家叫 Legalist 的公司,专门用 AI 分析案件,给需要的人提供诉讼资金。

之后的路虽然还是难,但他们越走越顺:

2019 年拿到 1 亿美金投资,2022 年半年内又筹到 4 亿美金。

8 年过去,Eva 真的做到了 —— 手里管着十亿美金的资产,成了华尔街少有的年轻女领导者。

而妹妹 Melissa,也没停下自己的脚步。她从小就知道,不能因为坐在轮椅上,就把自己当成 “需要被同情的人”。

小学时就跟着姐姐跑公益,帮残障儿童发声;

13 岁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一本 “主角坐轮椅” 的书,干脆自己写了一本小说,叫《Mia Lee is Wheeling Through Middle School》;

主角就是个和她一样的初中女孩,有烦恼也有梦想。

2017 年,她还在《纽约时报》上写了篇文章,题目叫《有关残疾的故事,不要悲伤》。

里面有句话特别戳人:“别把我们当成‘悲惨的例子’,我们和你们一样,只是面临的挑战不一样而已。

想了解我们,不用同情,跟我们做朋友就好。”

现在的 Melissa,已经是哈佛大三的学生了,成绩拔尖,还在学校办了个叫 HUDJ 的俱乐部,专门帮残障学生解决问题。

有人问她 “有没有觉得自己不容易”,她笑着说:“姐姐一直陪着我,我没什么好怕的。”

03

姐妹俩的 “双向奔赴”:最好的成长,是你帮我发光,我陪你闯

现在再看 Eva 和 Melissa,有人叫 Eva “女版比尔盖茨”,有人夸 Melissa “残障群体的光”。

但在彼此眼里,她们还是当年那个互相依靠的小姐妹 ——

Eva 还是会陪 Melissa 去参加活动,Melissa 也会跟 Eva 聊学校的趣事,提醒她 “别总忙着工作,记得休息”。

她们的故事,从来不是 “一个人厉害,带着另一个人飞”,而是 “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下” 的双向奔赴:

Eva 因为心疼妹妹,才会关注残障群体,才会在后来的创业里坚持 “公平”;

Melissa 因为想让更多人看到残障孩子的样子,才会发起请愿、写书发声,反而给了 Eva 创业的灵感。

小时候 Eva 推着 Melissa 的轮椅去演讲;

长大后 Melissa 坐在台下,看着姐姐在华尔街的舞台上发光,两个人都活成了彼此的 “底气”。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 “一出生就拿到好牌”—— 可能家境普通,可能遇到过歧视,可能有这样那样的 “不完美”。

但 Eva 和 Melissa 的故事告诉我们:“烂牌” 不一定会输,关键是你有没有 “不服输” 的劲儿 ——

不服别人给你定的 “规矩”(比如 “哈佛退学就是失败”),不服自己身上的 “标签”(比如 “残障就是弱势”),更不服 “我不行” 这三个字。

就像 Eva 说的:“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谁眼里的‘精英’,我只是想做一件自己觉得对的事,一直做下去。”

Melissa 也说:“轮椅困不住我的,我想走的路,再远都能走到。”

这对姐妹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素的 “坚持” 和 “陪伴”,告诉我们:

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带着身边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而这份 “敢想敢做、互相托举” 的勇气,才是比十亿美金更珍贵的东西。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哈佛   华裔   美金   资产   女孩   妹妹   轮椅   残障   华尔街   数据   精英   玩偶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