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1日,由我校主办的第四届智慧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国际学术会议(SECP 2025)圆满闭幕。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围绕“智慧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探讨低碳转型的可行路径,积极交流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共同为全球能源变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赵琰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我校副校长赵琰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表示,学校始终紧跟国家“双碳”战略步伐,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辽宁省电力装备重点实验室群为依托,积极推动校企在清洁能源技术转化与产业协同方面的深度合作,全力加速“双碳”目标的落地实施。
主会场内进行了13场高密度、高质量的主旨报告。中、德、俄三国学者聚焦氢能、核能、储能、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展开了思想与智慧的碰撞。报告内容既有对纳米材料微观机制的深入剖析,展现科学探索的深度与精度,又有对能源系统宏观布局的高瞻远瞩,彰显战略规划的广度与高度。一系列报告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出全球智慧能源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让与会者对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马福瑞教授展示了“氢能零碳载体”全球发展路线图,为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俄罗斯乌法科技大学团队亚历山德罗夫·伊戈尔、吉利古罗夫·塔基尔、法拉霍夫·丹尼斯分别围绕纳米金属材料、发电机磁场阻尼算法、磁耦合无线充电线圈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技术成果分享。
清华大学杨海瑞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低流速快速流态化燃烧技术”,为气化细渣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松庚研究员分享的“煤分级热解与循环流化床协同低碳技术体系”,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魏小林研究员针对氨催化燃烧降氮路径的研究,为碳中和燃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东华理工大学刘义保教授深入论证了先进核能对“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李昌志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杨华美副教授介绍了“木质素催化转化为含氮高值化学品的生物精炼新策略”。临沂大学梁儒全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尤金文副教授解析了“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控制机理”。沈阳工程学院徐有宁教授阐述了“分布式氢能辅助燃料高效利用路径”。武汉大学陈剑飞教授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宽禁带半导体与多电平变流器融合方案。武汉大学孔政敏副教授介绍了“基于非侵入式负载监测的电网安全感知技术”。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水平,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节能减排技术、工程热物理及其应用、清洁发电与资源循环利用等三大专题分论坛同步举行,吸引了来自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的70余位青年学者踊跃参与。
SECP2025的成功举办,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将为智慧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创新发展、产业变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智力支撑。
闭幕式上,我校能源动力与核技术工程学院院长潘宏刚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清洁能源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多元突破,为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展望未来,SECP系列会议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理念,持续聚焦能源革命的前沿领域,积极推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革新与全球协作。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