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国庆假期,有的孩子玩七天,有的孩子学七天,而真正聪明的家长却抓住了这宝贵的“逆袭期”。
今年中秋国庆八天长假,不少孩子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彻底放松。但也有教育专家指出,假期恰是孩子学业成绩分化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开学刚一个月,新初一、新高一的孩子们正处在适应新阶段的关键期。
而那些假期后成绩突飞猛进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往往做对了几件简单却有效的事。
01 规划有道,张弛有度
假期不是不学习,也不是只学习,而是要学会科学分配时间。
高明区教育局建议,学生可以先梳理作业总量,再分配每天完成的作业量,制定详细的计划表。这样既能保证作业高效完成,又能保证质量。
聪明的家长不会让孩子第一天就埋头苦学。有经验的教师建议,10月1日应该让孩子好好休息放松,为后续高效学习蓄力。“慢下来”是为了“跑得更快”。
一位拥有300+名学生服务经验的提分教练指出,假期最容易出现“前两天完全放飞、第三四天开始焦虑、最后两天熬夜补作业”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提前规划。
02 学科突破,精准发力
假期时间有限,面面俱到往往意味着面面不到。真正有效的学习是针对性突破。
对于新初一的学生,有经验的家长会按照科目特点分配时间:10月3日专注数学,抓基本概念记忆,每天攻克一个板块;10月4日强化英语,循环复习单词,每天完成2篇完型+2篇阅读理解;10月5日夯实语文,扫清课内基础字词。
这种安排符合教育心理学中的“集中学习法则”——短时间内集中攻克某一领域,效果远胜于平均用力。
但重点不在于做更多题,而在于精准。家长应引导孩子先明确自己的强弱学科,针对弱势学科加强练习,同时巩固其他学科稳定成绩。
03 收心预演,平稳过渡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假期最后一天的“作业修罗场”:孩子哭,家长吼,草草收场。
南京市溧水区教育局建议,家长应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节,从假期状态切换到返校状态。具体来说,可以从假期中后期开始逐步提前起床时间,比如今天8点起床,明天7点半,逐步向学校作息靠拢。
睡眠节律的调整不能一蹴而就。有些人认为前一天没睡好,第二天可以多睡弥补,其实这种打乱睡眠节律的做法并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最好的办法是按照固定时间起床和睡觉,晚上10:30至11:00入睡,早上5:30至6:00起床,同时不补觉、不赖床。
04 平衡之道,尊重休息
当然,也有教育专家持不同观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心理学副教授理查德·沃克认为,“过多的假期作业让假期失去了意义,成年人和孩子都需要休息”。
在芬兰等教育系统优秀的国家,很少给学生留假期作业。这些观点提醒我们,假期平衡至关重要。
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凯西·沃琳指出:“我是‘大脑需要休息’这一观点的坚定信徒。孩子们不应被迫在书桌前度过整个假期。他们需要时间开发创造力,这就是假期的意义。”
05 家长角色,陪伴引导
家长在假期中的作用不是监工,而是引导者。
海北州教育局建议,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学习计划,在商讨中完成“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接下来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
家长以身作则也很重要。如果家长自己仍处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没有规律,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气氛回到有规律的状态中,孩子才更容易“进入角色”。
结语:假期本质是自我管理的试炼场
假期的意义,不在于多做了几张卷子,而在于孩子是否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
在教育专家阿蔡老师看来,如果孩子能在假期中建立一点点节奏感,返校时就能更快进入状态;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支持而不是压力,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悄悄点燃。
今天已是10月5日,假期过半。不妨问问自己:我的孩子是在简单重复“放假-开学”的循环,还是在假期中收获了真正的成长?
毕竟,如何度过假期,往往就如何度过人生。这个国庆,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打造一个既充实又快乐的假期生活。
#河南商丘高考志愿填报李明泽老师##学习##成绩#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