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傅冬菊在北京医院悄然离世,作为北平起义功臣却一生低调

“你实话告诉我,到底是毛泽东派你来的,还是聂荣臻派你来的?”这是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傅作义刚刚接到蒋介石从南京打来的电话,要求他立即前往南京开会。

就在傅作义匆匆收拾行李的时候,一抬眼,傅作义看到女儿傅冬菊正站立在门口,定定看着忙碌的爸爸,欲言又止。

眼看着父亲的各种行李和文件都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傅冬菊咬咬牙,像下定了决心一般坚定说道,爸爸,共产党希望与你再次合作,和平解决平津问题。

女儿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傅作义顿时警醒过来。他再次抬头看了看女儿,忽然觉得站在他面前的傅冬菊,既熟悉又陌生。

一时间,傅作义有点拿不准,不知道女儿是受军统人员指使来试探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女儿真就是共产党派来的说客,这才带着满腹疑问,语气明显加重地向着女儿质问道。

面对父亲的步步紧逼,傅冬菊知道,此时隐瞒已经没有意义,遂直接回答道,我是毛泽东派来的。

傅冬菊的这个回答,让傅作义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但是,短暂的考虑之后,傅作义仍然决定先去南京开会回来再做理论。

此时的傅作义哪里知道,他的女儿傅冬菊早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傅冬菊的极力劝说之下,北平和平解放,傅冬菊作为北平和平起义的功臣之一,直接挽救了北平无数珍贵文物和二百万城内百姓的生命,居功至伟。

那么,身为国民党高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参加革命工作的光明道路上呢?

父女不同心

1924年12月,担任晋军第4师师长的傅作义,刚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崭露头角,此时的他,可真是双喜临门,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傅冬菊也在此时出生了。

从小就住在傅家公馆的傅冬菊,生活是富足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傅冬菊的生命里只有爱与幸福。

可惜的是,这样幸福无忧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了。

那一年,傅冬菊只有13岁,正是上学读书的年龄,却一次次在傅公馆的楼下街道上目睹了日军的一场场暴行。

有一天,傅冬菊眼睁睁看着一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学生,无缘无故就被日军的刺刀划伤,顿时那个学生的手臂鲜血直流,日本兵却对着惊慌失措没命逃跑的学生哈哈大笑。

日军的这残暴血腥的一幕,让看在眼里的傅冬菊怒火中烧,却又无能为力。

从那一刻起,一颗爱国爱和平反侵略反压迫的种子,就在傅冬菊的心里扎下了根。

1941年前后,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成为了日寇铁蹄践踏下的沦陷区,为了躲避战火,傅冬菊来到了重庆,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

正是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间,傅冬菊接触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还积极参加学生们组织的抗日爱国活动,又加入了中共领导的由进步青年组成的抗日社团——“号角社”。

面对女儿的这些爱国进步行动,身为父亲的傅作义却满脸忧虑,他皱着眉头对女儿说道:爸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这些很危险,你要慎重。

听罢爸爸的教诲,平生第一次,年轻的傅冬菊分明觉察到了,关于家国大义,关于民族情怀,父女之间有了分歧。

18岁那年,傅冬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西南联大英语专业。

进入大学以后,傅冬菊对待学习,一如既往的刻苦努力。在自家的花园里,早早就起床的傅冬菊,一定会在花园里找个僻静的角落,大声朗读英语课文,发音清晰又标准。

可是,爱学习的傅冬菊,也爱到处参加各种进步民主活动。每当这个时候,傅作义总是皱眉劝说道,女孩子家,安稳待在家里才是正理,外面兵荒马乱的,能有什么好去的。

母亲站在一旁,也跟着附和。

然而,此时的傅作义哪里知道,多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傅冬菊,已经被我党的地下组织吸收为“据点”成员。

隐秘情报员

1945年12月,傅冬菊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

大学毕业的时候,胡适曾劝说傅冬菊出国留学:“冬菊啊,以你的才学,出国留学定能有更大的发展,我可以帮你联系国外的名校。”

面对老师胡适如此热心之举,傅冬菊满心感激,但她接着就用坚定的眼神看向胡适,而后轻声说道,胡先生,真的很感谢您的好意,不过,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所以只能辜负您的期望了。

听罢傅冬菊的回答,胡适微微一愣,很显然,傅冬菊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

不过,胡适很快就微笑着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欲言又止,终是带着微笑慢慢走出了教室。

此时的胡适哪里知道,即将毕业的傅冬菊,已经明确知道自己的去处,那就是回到父亲的身边,暗中获取国民党高层的重要情报,然后将情报秘密送出。

因此,1946年夏,傅冬菊在西南联大毕业之后,就到天津《大公报》报社担任副刊编辑,在父亲的身边工作。

1947年11月15日,这个普通的一天,对于傅冬菊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就在这一天,傅冬菊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面对着鲜艳的党旗,举起宣誓的右手,紧紧握着拳头的时候,那一刻,傅冬菊自豪极了,兴奋极了,也感觉那一刻庄严神圣极了。

从这一天开始,傅冬菊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她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如今,终于夙愿得偿,你教他如何不喜悦激动万分?

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傅冬菊陡然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任务也更艰巨了。

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为了家人的安全,傅作义早已将妻子送到了香港生活。而此时,长大成人的自己最爱的女儿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工作,和自己朝夕相处,这对于整天置身炮声隆隆战场的傅作义来说,不啻是最大的安慰和温暖了。

傅作义哪里知道,每天进进出出自己房间,和自己闲闲聊天,为自己端茶递水的女儿傅冬菊,竟然是以此为由头,来打探窃取国民党的重要情报,精准把握傅作义的真实心理变化过程的。

自1946年至1948年间,傅冬菊多次利用自己身份的特殊,为多名共产党员弄到了华北剿总便笺纸。

这种便笺纸,让中国地下党员可以自由进出重重关卡设置的华北城市,为地下党员传递情报、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此外,傅作义的办公室就在家中的一处偏房内,每次傅冬菊工作之后回家,总会第一时间沏上一壶馨香的香片茶,准备一盘精美的点心,而后正大光明进入傅作义工作的办公室。

每当傅冬菊来到傅作义办公室门外的时候,守在门口的警卫都会恭恭敬敬向她行礼,而后亲手将傅作义办公室的门打开,请傅冬菊进入。

她是傅将军的千金大小姐,哪个警卫员敢阻拦?

当傅冬菊进入办公室,常常会看到傅作义正和下属们商讨军事机密和军事行动,桌子上是摊开的机密文件。

这时候,傅冬菊都会装作不经意间慢慢靠近打开的机密文件,然后以整理桌子整理文件为由,用眼睛迅速扫过文件,将关键信息牢记在心。

之后,傅冬菊又会端着盘子,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出父亲的办公室。

在这之后,傅冬菊就会找一个借口,趁机溜出门,来到接头的秘密角落,将刚刚获取到的重要情报,迅速传给前来接头的同志。

除了传递重要情报,傅冬菊还有意无意地在与父亲谈话的时候,将进步民主思想潜移默化灌输到父亲的脑海里。

平津战役初期,国民党方面破获了共产党在北平的市委电台,抓捕了几十名共产党人。

傅冬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急如焚,她一次次做父亲的思想工作,最后,这些被抓获的共产党人,傅作义并没有将他们严刑拷问。

这次事件,让我党看出了傅作义将军内心的动摇,于是,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吃了败仗的蒋介石,打电话让傅作义火速到南京去开会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傅冬菊决定必须和父亲好好谈一谈了。

功成拂手去

那日,在父亲出门前,傅冬菊一反常态直接在门口拦住了父亲,而后直截了当问道,爸爸,共产党希望与你再次合作,和平解决平津问题。

面对女儿突如其来的这一问,傅作义一下子愣在了原地,这之后,傅作义表情严肃地看着女儿的眼睛,质问道,“你实话告诉我,到底是毛泽东派你来的,还是聂荣臻派你来的?”

傅作义之所以有此一问,实际上更多是担心女儿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洗脑,却哪里知道,他的女儿早已是一名坚定而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在此之前,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已经专门找傅冬菊谈过话了,希望她能为北平和平解放出一份力,因为北平城内的珍贵文物和二百万居民,都在呼唤和平与安宁,希望远离战争与动乱。

从南京开会回来的这一天,是11月7日。父亲一回来,傅冬菊就高度关注父亲的精神状态。

傅冬菊注意到,接下来的几天,父亲的话明显少了,给他端来的饭菜,他也吃得很少,精神高度紧张,家里的气氛沉默压抑。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整整十天。

十天后的一天,傅作义像做出了某种重大决定一般,突然对傅冬菊说了两句话:托你那位同学,给毛泽东传个信。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记在脑子里。

父女之间敞开心扉,走上了同一条道路之后,傅作义再次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若投共,几十万弟兄的出路在哪里?冬菊,你实话告诉我,共产党真的会保留我的部队?

面对父亲的疑惑与担忧,傅冬菊悄悄地将一本《论联合政府》递到了父亲的手中,又告诉父亲,林彪已经托人带话,只要同意和平改编,所有将领按原职留任。

这才打消了傅作义的心头顾虑。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

当解放军威武庄严的坦克轰隆隆驶过东交民巷的时候,傅冬菊站立在挥舞着红旗的熙攘欢乐的人群中,热泪盈眶。

北平能够和平解放,傅冬菊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北平和平解放功臣名单中,傅冬菊赫然排在前列,就连毛主席都出言夸赞。

可是,在傅冬菊看来,这些都是身为共产党员的她,应该做的事,并不值得向人夸耀。

因此,当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后,傅冬菊选择离开北平,来到天津一家日报社做起了普通报刊编辑。后来,傅冬菊又来到云南,和几个战友们一起创办了《云南日报》。

自1951年起,傅冬菊被调到《人民日报》工作。当上级领导询问傅冬菊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傅冬菊轻轻摇了摇头,微笑着回答道,我和其他同事没什么不同,我就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是啊,有自己热爱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丈夫陪伴在身边,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承欢膝下,此时的傅冬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她要的,不过是国家和平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后来,傅冬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傅冬”。

晚年的傅冬菊,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看书读读报纸养养花,虽然孩子们都在美国工作,她一个人也并不觉得孤单。

结语

2005年,傅冬菊生病住院,一张她和女儿们及亲属的合影,让生活在和平时代太久的人们,又记起了这位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女英雄。

2007年7月,傅冬菊在北京离世,只有少数几个亲属和战友参加了她的葬礼,骨灰盒上没有任何头衔,骨灰盒的旁边,放着一枚小小的党徽,静静发散着微小却夺目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北平   功臣   北京   低调   医院   傅冬菊   父亲   女儿   胡适   和平   平津   工作   南京   爱国   情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