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场事关全球经贸格局走向的中美会谈在瑞典悄然落幕。要知道前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还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酒店会议室内,与中方代表团缠斗至深夜,试图就“关税休战期”延长问题达成共识。
他没料到,第二日清晨,中方代表团会如此迅速而坚定地给出回应:24%对等关税暂停期将继续延长。谈判桌上风云突变,特朗普却笑容满面。
在总统专机上,他对记者直言:“一切都很好。”这句话,意味深长。熟悉特朗普风格的人都知道,他从不轻易说“好”,每一次表态背后往往藏着深意。显然,这轮中美谈判让他看到了希望——一场足以扭转当前困局的机会。
这场谈判为何重要?因为时间点太关键。8月12日,是中美前一次“关税休战协议”的到期日。如果各方无法在此之前达成延长期限,不仅24%的对等关税会重新生效,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将累积至54%,这将对中美双方都造成沉重打击。
美国企业恐慌、投资者观望、华尔街神经紧绷,这些都是过去几个月美方必须正视的现实。谈判地点选在瑞典并非偶然。这座北欧小国向来以中立著称,既不会被看作美方在欧洲的代理人,也不会引起中方的过敏反应。
前两轮谈判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时长都在二十小时左右,堪称外交马拉松。而这一次,只用了短短一天半就达成一致,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是这轮谈判最大的特点。
第一天,双方代表谈了五个多小时,气氛紧张但并未僵持。第二天上午继续磋商,中午前便收官。中美双方在宏观经济政策、关税执行状态、协议落实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
中方代表李成钢指出,这次会谈“深入、坦诚、建设性”,与日内瓦时的表述一致。“建设性”三个字,透露出双方确实谈出了一些“新内容”,只是这些成果尚需高层确认。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的发言也颇具意味。他说,“休战是否延长,仍需总统签字”,但同时强调会谈“非常积极”。熟悉美方政治节奏的人都知道,这种措辞其实已是在释放信号:结果基本确定,只等特朗普拍板。
特朗普显然是满意的。他在返回美国途中,直接在专机上告诉媒体,“年底前可能会与中方领导人会晤”。一句话,透露出他对后续进展的期待,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毕竟,自他上台以来,访华一直是个“未竟之愿”,如今有了经贸谈判的突破作为铺垫,一切水到渠成。
中方这边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在会谈结束当晚,李成钢便对外发布通报,宣布“24%对等关税暂停期将继续延长”,并称双方将继续保持紧密沟通,推动双边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中方没有回避敏感议题,也没有夸大成果,仅仅将焦点放在了“继续对话”与“稳定合作”上,展现出中国一贯的理性与稳健。
不过,美方并非完全满意。虽然贝森特带回了“积极的报告”,但美国在会前设想的另一项议题——中美能源合作,却没有得到预期回应。中方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对美国提出的购买液化天然气、石油的主张,没有任何承诺。
这让美方颇为失望。毕竟,美国是全球能源出口大国,而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两者本有巨大互补空间,若能合作,自然是一桩双赢买卖。但问题在于,美国这一年来对中国极限施压,不仅在关税上“翻烧饼”,更在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上频频施压。
贝森特甚至在会谈中提出,如果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国可能采取“二级制裁”,即对与俄经贸往来的第三国加征关税。这种做法,显然是想通过打压中俄关系,来逼迫中国增加对美能源进口。但中方对此毫不买账。
中方的底气,来自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即便美方强压,全球仍有无数国家希望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中方在全球布局的能源供应链早已不再依赖单一国家。过去几个月,中国与沙特、伊朗、阿联酋等国的能源合作日益密切,美方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中美谈判之所以能“休战”,是因为彼此都明白,打下去对谁都没好处。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虽然强硬,但在对华贸易关税上,实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华尔街的资本市场早已对这场拉锯战感到疲惫,美国民众更是在高通胀的夹击下叫苦连天。从5月12日的日内瓦会谈,到7月28日的瑞典会谈,短短两个半月,中美已三次磋商。
每次都在为“延长关税暂停期”争取时间。日内瓦谈判时,中美同意互降115%的关税,其中24%部分暂缓执行90天,即将于8月12日到期。如今中方确认将继续延长,美方虽然嘴上坚持“总统签字”,但实际也已经默认。
这90天的延期,正好覆盖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时间点。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APEC将在韩国举行,届时中美两国元首都将出席。这场峰会,很可能成为中美达成更大交易的舞台。
特朗普是否会提前访华,目前尚未确定,不过他本人已多次暗示“可能会提前见面”。对于他而言,中美关系的“破冰”不仅是外交成果,更是竞选资本。只要能在对华问题上拿出“成果”,他就有底气向选民展示自己的“谈判艺术”。
中方则始终保持冷静与克制。不急于签署协议,也不急于回应美方非分要求。能源合作、对俄贸易、科技脱钩……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一项项谈清楚。
中方代表李成钢早已表明,中美之间“求同存异”的谈判机制将继续运作,下一阶段重点仍是“增进共识、减少误解”。
美国想通过“威胁关税”来操控谈判节奏,这种策略在过去几年已屡屡失效。如今中方展现出坚实的谈判底牌,不仅使美方无法轻易得逞,也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只要中方不失战略耐心,美方终将意识到,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特朗普虽然嘴硬心软,但他也明白,要想在2024年大选前巩固经济成果,必须维持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稳定。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美国出口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现在留给美方的窗口期已经不多。如果特朗普真的想在年底前签署一份足够体面的中美经贸协议,就必须在未来90天内做出关键决策。而中方也会抓住这一窗口,继续推动对话,争取为自身发展赢得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美瑞典谈判的最大成果,是“关税休战”的继续,也是中美高层互动的前奏。特朗普此番“满意”的表态,不只是口头上的敷衍,更是对中方立场与策略的间接肯定。未来几个月,中美关系走向如何,就看这次90天的“窗口期”,是否能真正开启合作新局。
信息来源:
[1]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如何?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2]陈冰:中美贸易谈判为何扣人心弦? 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