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服贸会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在位于7号馆的环境服务专题展区智慧水务展台,无人清洁船、无人割草船、在线式浮游藻类智能监测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水务设备与观众见面。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北京正在打造“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这些新装备已经陆续“上岗”,正在建设中的钻子岭水库也将运用智能化建设方式,它也将成为北京首座高效智能建造的水库。
服贸会智慧水务展台展出的新设备。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继续增加水利测雨雷达建设
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北京排水集团……在智慧水务展台,市民非常熟悉的众多与水息息相关的单位组团亮相,而且都带来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在展台的醒目位置,“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的展示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北京市水务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王相成解释说,在这套系统中,“天”指的是通过遥感卫星监测水体情况,在这个环节,无人机也能加入其中,其拍摄的画面为水体监测提供帮助。“空”主要指通过水利测雨雷达监测“云中雨”。目前,北京已经布设了3台水利测雨雷达塔,它能实现监测范围内临近3小时的永定河流域降雨量预测,和气象卫星的数据互相补充,预测到的数据可接入洪水预报模型,提前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预警,为后续防汛准备争取2至3小时的宝贵时间。
“地”主要指水文站,以及布设在地面的测扫雷达等装备,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地面水文、水质、水量变化。“水”指无人船等设备,它们可以监测水体、水中浮游生物。王相成举例说:“水务部门在河道里发现的水母都是从这样的监测设备中发现。”“工”指工程自动化,比如大坝的位移监测、大坝的漏损监测、堤防的空洞监测等等。
王相成介绍,北京正在打造这张从天到地的“大网”,其中“天”“水”“工”已经基本实现;在“空”的建设方面,北京未来将继续增加水利测雨雷达的建设。
水库大坝建设运用AI技术
为了打造这张看不见,但却能实实在在守护北京水安全的“大网”,水务部门研发了众多高科技设备。在展区,记者看到一艘颜色非常鲜亮的无人船,它搭载着多波束、水质仪等设备,可用于水文测验以及水下地形测量等多种场景。水面监测无人船则具备了水质监测、水下地形测绘、水样采集、暗管排查等功能。
拥有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智速割草船具备割草深度自动调节的功能。今年6月,这种割草船已经在南护城河使用,未来水务部门还将在北护城河、通惠河、土城沟等河道试验并推广。
智能化也将体现在水工建筑物的建设中。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位于昌平区的钻子岭水库已经开工建设,这是北京首座高效智能建造水库。
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贾君介绍,在水库的建设中,使用了现场智能混凝土搅拌站系统,此外,AI技术对堆料系统的配比进行完善。“通过智能化建造,水库的建设效率将比传统的建设方式提升40%左右,而且混凝土性能更高、质量更加稳定。”
记者了解到,钻子岭水库为北运河上游控制性工程,是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提升类项目和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总库容677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拦蓄山区洪水,保障下游河道在规划标准洪水工况下不漫溢,实现蔺沟汇入温榆河流量不超规划流量,对下游未来科学城区域和城市副中心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