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8日,在西斯廷教堂升起的白烟中,现年70岁的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以利奥十四世的身份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成为罗马天主教会第267任教皇。
这场耗时仅3轮投票的选举,不仅创下过去150年最快选举纪录之一,也标志着天主教进入“后欧洲中心”时代的关键转折。这位兼具美国与拉美双重背景的教皇,以“妥协候选人”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其跨文化经验与改革派立场,将为教会在全球化与传统主义的张力中开辟了新的路径。
新任教皇普雷沃斯特
普雷沃斯特的传教生涯交织着北美与拉美的双重烙印。1955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他,在完成罗马圣多玛斯大学教会法学业后,于1984年投身秘鲁安第斯山区的传教工作。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对贫困与社会正义的深刻关注。
他在秘鲁担任奇克拉约教区主教期间,成功重建了当地教会的公信力,通过“牧民革新”计划推动神职人员深入社区服务底层民众,与方济各倡导的“走出教会围墙”理念高度契合。2023年,方济各将其擢升为枢机主教并委以主教部负责人之职,使其成为教会“去欧洲化”战略的核心执行者。这种“本土经验+教廷履历”的复合背景,使他在枢机团中既被视为拉美教会的代表,又具备罗马教廷的行政权威。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6点零8分,教堂烟囱升起白烟
普雷沃斯特的教义立场呈现出改革派底色与保守派审慎的双重特质。他公开支持方济各关于环境伦理、移民权益的倡议,主张教会应“与穷人为伍”,并在2024年批评传统主教的“王国化”倾向,强调“主教不应该是坐在他王国里的小王子”。
在婚姻家庭议题上,他明确支持方济各允许离婚再婚者领受圣餐的改革,认为这体现了教会的慈悲精神。然而,在争议性议题上,他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尽管对同性伴侣持开放态度,但仅表示“温和支持”,避免触及保守派的敏感神经。这种策略性的克制,使其在德国教会推动“主教会议之路”等激进改革时,能够扮演调解者角色——例如在2024年关于女性执事的辩论中,他主张“在教义连续性中探索可能性”,既不否定传统,也不封闭未来空间。
普雷沃斯特
此次选举的特殊性在于枢机团的地域分布发生结构性变化。普雷沃斯特作为主教部负责人,在过去两年间任命了37位新主教,其中40%来自非洲和亚洲,显著改变了枢机团的权力格局。这种调整使他在选举中获得新兴教区的关键支持,其拉美背景与美国身份形成独特的“桥梁”效应——既象征方济各“全球南方”战略的延续,又能争取北美教会的认同。
然而,他的年轻资历(仅两年枢机经历)与欧洲保守派的抵制构成显著挑战。相比之下,意大利籍国务卿彼得罗·帕罗林等传统势力仍拥有深厚的教廷人脉网络。非洲枢机的立场分歧进一步削弱了他的优势:尽管拉美枢机倾向改革,但非洲枢机如刚果的安邦戈公开反对同性恋,强调教义正统性,使跨区域联盟难以达成。
梵蒂冈大教堂
普雷沃斯特的当选标志着天主教进入“后欧洲中心”时代,其身份组合(北美+拉美)可能会推动教会进一步整合全球化与本土化诉求。他在秘鲁的传教经历使其对亚马逊雨林保护、移民政策等议题具有切身体认,而美国背景则可能强化教会与西方社会的对话能力。
从选举机制看,他的“妥协候选人”定位折射出枢机团的深层矛盾:改革派希望延续方济各路线,但又不愿因激进变革引发分裂,保守派试图遏制自由化趋势,却无法忽视教会的全球多元化现实。普雷沃斯特的中间立场,或许能在维持教会统一性的前提下,为争议议题开辟对话空间——正如他在主教部任内推动的“主教任命透明化”改革,既强化了教廷权威,又赋予地方教会更多自主权。
2024年的普雷沃斯特
当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普雷沃斯特以“Urbi et Orbi”祝福开启其教皇任期,强调“跟进弗朗西斯的祝福”,并呼吁“上帝爱我们,上帝也爱你们所有人”时,这一仪式不仅是信仰的宣示,更是对动荡世界的精神回应,在气候变化、移民危机与世俗化冲击交织的当下,天主教需要一位既能延续改革路线,又能维系传统价值的领袖。
普雷沃斯特的当选,或许预示着教会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回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但有一点,其年轻资历与派系博弈仍对他构成严峻考验。但无论未来如何,这场快速选举都将深刻影响天主教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而利奥十四世的牧杖,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教会转型的象征。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