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多喝水?哪些人需要少喝水?告诉你真相!

“李阿姨,你一天能喝几杯水啊?”60岁的李阿姨和邻居在公园散步,有人随手递上一瓶水,还调侃:“一天三升,皮肤才润,血管才畅通!”李阿姨却摇摇头:“我听有的朋友说喝水越多越健康,可也有医生警告不能乱喝水,有点懵了……”

你有没有被“要多喝水”还是“水喝多了有害”这两种说法搞得一头雾水?喝水,这看似简单的日常习惯,其实暗藏不少学问和误区。有些人喝得太少,发生脱水、便秘、头晕;也有些人盲目追求“灌水法”,结果心脏、肾脏却吃不消。

水,到底该怎么喝?喝多少算合适?又有哪些人“必须多喝”,哪些人“最好少喝”?如果你也有李阿姨的困惑,不如往下看,这篇文章将用最新的医学研究,解答“喝水”背后的真相。别等身体拉响警报,才追悔莫及。

喝水到底该多少?真相在于“适度”

很多人以为“多喝水肯定没坏处”,实际上,科学饮水的原则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满足身体需求、适时适量

普通成年人每日建议饮水总量在1500-1700毫升,也就是大约三瓶矿泉水(每瓶500ml)左右,这已经能满足95%以上人群的基础代谢与日常活动。在温和气候下、身体活动较少时,低于500ml易脱水,超过3000ml易加重脏器负担。而且渴了再喝,往往已经迟了,身体的缺水感总是比实际晚一步。

多项国内外健康指南明确建议——饮水量要根据性别、年龄、气候、运动量、健康状况个体化调整。例如,北方干燥或夏季高温时、体力消耗大的人群需适当增加饮水;而高湿环境出汗少,则不宜硬灌。

饮水方式同样重要。“短时间猛喝”容易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含糖饮料和饮料代替水”,则反而有害健康。首选温白开水、纯净水,少喝饮料。一天分时饮水,均匀补充,远胜一次性大量灌水。

哪些人需要多喝水?别忽视这些细节

“多喝水”虽是老生常谈,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增加水分摄入。以下这些人群科学上被明确建议适当多喝水,你属于其中吗?

痛风或肾结石人群:专家建议,这类患者适当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酸和结晶物的沉积。有研究显示,每日补水2000-2500ml可将肾结石复发率降低近20%,并有助于减轻疼痛与发作。

剧烈运动、体力劳动者:炎热天气或大量出汗时,人体失水量显著增加。数据显示,高温工种工作2小时平均丢失水分可达1升以上,此时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否则极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感染发烧者:发热会使基础代谢率提升,每升高1℃体温,日需水量增加约12-15%。此刻,饮水有助于退热,辅助恢复。

孕妇、哺乳期女性:体内水分需求增加,乳汁每日消耗额外600ml左右水分,此时建议主动饮水、防止脱水。

消化系统容易便秘者:每日补充足量水分,可以软化粪便,便秘人群如果每日饮水量低于1200ml,其发生便秘的风险提升约2倍

但即使“多喝水”对这类人群有好处,也不能无限制灌水,应分时段、适量、多次补充,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更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高咖啡因饮品。

哪些人需要少喝水?喝多可能伤身!

值得警惕的是,以下几类人并不适合“多喝水”,甚至需要控制饮水量,以防加重身体负担。

肾脏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疾病,会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一次性大量饮水易迅速导致体内“滞留水分”,加重水肿、心力衰竭风险。专家建议,这类人群的日常饮水量应当由医生评估、严格限制。

心脏病患者(尤其心衰者):大量饮水会使血容量(简单说,血管内的“水分”)短时间内升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后果。心力衰竭患者的饮水量通常被严格控制在每日1500ml以内

低钠血症或电解质紊乱患者:肾脏调节能力不好时,如果无节制喝水,会造成体内钠离子被稀释,引起更严重的低钠血症,“喝水越多,越容易头晕、恶心、甚至昏迷”。此类情况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急性胃肠疾病(如频繁呕吐、腹泻)患者:过量饮水可能短时间内增加胃肠道负担,造成恶心、胀气,反而不利于病情缓解。建议循序渐进、少量多次补水,并补充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

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这两类人群对身体缺水与水中毒都特别敏感。建议遵循个体化原则,适度饮水,充分关注身体变化,有疾病者更应定期体检、医生指导用水。

如何科学喝水?掌握这三点,简单易行

无论你属于多喝水还是需限水一族,科学饮水都有三个通用法则:

主动喝水,不等口渴。因为口渴感常延后于身体实际缺水,建议每日早餐起床、工作间隙、晚饭前后都主动补充100-200ml温水,养成分时段饮水习惯。

量化饮水,切勿极端。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总量控制在1500-1700ml(约3-4杯中等水杯)的范围,特殊人群遵医嘱。炎热/高强度运动适量上调,低温/不爱动时酌情减少。

关注身体信号,灵活调整。如尿液颜色变深、皮肤干燥、口唇干裂,提示应补水;若出现浮肿、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则需警惕喝水过量或代谢障碍,及时就医。

切记:白开水是首选饮品,忌用饮料、浓茶、咖啡代替。分次少量,拒绝暴饮。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喝水有哪些讲究,哪些情况下不宜多饮水. 小荷健康.

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够?. 120健康网.

每天喝多少水 多喝水有哪些益处呢. 120健康网.

为什么有专家提倡多喝水而有的却提倡少喝水. 小荷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养生   真相   饮水   水分   身体   人群   建议   电解质   心力衰竭   患者   饮料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