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不管美国加多少税,反正不赚钱我是不卖!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

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IX.L.Y.

"美国要加税?加呗!我不做赔本买卖!"这话要是普通人说的,估计早就被喷成筛子了。

可说这话的是谁?是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这位78岁的老爷子可不是什么善茬,他可是敢跟美国政府叫板的主儿。

1983 年,曹德旺接手高山玻璃厂时,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完全被进口产品垄断。

然而,他凭借着中国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带领团队从全国各地挖技术人才、搞设计图纸。一旦有了图纸,借钱也要逼自己建电炉、搞熔炼。

靠这股劲头,仅仅十年,福耀玻璃便强势杀入全球市场,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超过了 30%,成为奔驰、宝马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供应商。

2014年,曹德旺带着5亿美元到美国建厂时,场面堪称风光无限。俄亥俄州政府送上1.8亿美元补贴,时任副总统拜登亲自剪彩,媒体高呼“中国制造在美国重生”。

但蜜月期还没过三个月,美国人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装一块玻璃要5分钟,中国工人只要90秒;工人要求带薪上厕所时间,不同意就罢工;环保罚款、律师费、安全培训……每年硬生生多烧2000万美元。

2018年,美国刚刚宣布对中国汽车玻璃加征35%关税,而福耀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首当其冲。

但让华盛顿没想到的是,这个中国老板不仅没跪,反而反手就关闭了两条生产线,裁掉300名美国工人,直接放话:"要么让我赚钱,要么我撤资走人!"

与此同时,曹德旺手中还有应对的招数。第一招,美国工厂开足马力。俄亥俄工厂直接扩产,玻璃从美国本土出货,完美避开关税。

第二招,德国工厂紧急增产。欧洲订单全部改道德国生产,海运到美国比从中国直邮还便宜。

第三招,墨西哥暗度陈仓。提前在墨西哥建厂,利用北美自贸协定零关税的优势。

从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可以看出,他主动适应美国工会制度,引入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这种“在地化”策略不仅规避了关税风险,还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

曹德旺的底气源于对中美经济关系的深刻洞察,他多次指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即便加税也难以快速重建产业链,他深知美国加税本质上是政治博弈工具,而不是经济规律。

全球贸易格局变动,关税成常用手段。面对挑战,中国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硬气地说:“不管美国加多少税,反正不赚钱我是不卖。”这句话不仅是给自家企业定调,更暗指美国高度依赖外部的经济体,关税最终可能转嫁给自家消费者。

面对美国关税,曹德旺和福耀选择了独特道路。同时,美国试图靠关税打击中国经济,却因依赖进口反噬自己。

商品短缺,“鸡蛋荒”出现。美国农业也受冲击,大豆牛肉因失中国市场而滞销,农民叫苦。中国产业链完整、国内市场大,很快找到新路,化解了部分影响,也显其作为重要买家的地位。

正值中国制造外迁、美国本土工厂问题多时,伴随“中国人抢工作”的论调,曹德旺做出惊人选择:去美国建厂。

福耀高管担心成本高、麻烦多,觉得可能是个大“火坑”。通用关闭俄亥俄工厂就是提醒。

但曹德旺异常自信坚定,说为这天研究美国市场二十载。他要“算赢美国人”,并非少亏,是在不利环境里找盈利。

关键在于抓住美国某些隐性成本优势:一些地方工业电价、天然气价低得惊人,政府补贴也丰厚。

本土生产,还省下巨额国际运费。曹德旺在这些旁人不知的细节中,看到了绕过壁垒、变被动为主动的路。

最终福耀相对低价收购了通用废弃的俄亥俄工厂。当许多美国媒体等着看笑话,他已悄然布局。

谁知,工厂开工后挑战远不止此。他认为,长期去工业化似乎削弱了美国工人的职业素养和效率。

初期,美籍工人上班悠闲,废品率竟高达30%。工会还积极密谋罢工,管理遇到巨大困难。

面对文化摩擦,曹德旺硬气又灵活:提高基础薪资,更组织闹事工人去中国工厂参观学习。

看到中国工人拼搏、甚至睡机床旁,许多美方员工嚣张气焰顿消,心理落差巨大。

曹德旺坚决反对美国工会进入,斥资百万请反工会团队,明言“谁支持工会就开除谁”。

这场硬仗最终以工会惨败告终, 被视为UAW史上一次重大失利。经一系列整顿改善,曾是“通用坟场”的工厂奇迹般扭亏为盈,2018年实现盈利。

如今,它已是福耀全球网络重要一环,部分美国汽车玻璃贴上了福耀标志。

然而,让一些美国人不适的是,这位中国企业家赚取的利润,没在海外挥霍,而是源源不断汇回中国,投入国家所需之地。

曹德旺一生累计捐款已超160亿人民币,涵盖多领域,成立了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尤其引人瞩目,他捐100亿建福耀科技大学,专注国家战略、培养急需人才。

学校瞄准芯片、AI等“卡脖子”领域,学费极低。他慈善观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疫情时,他向中美两国捐大量防疫物资,即使被误解,仍坚持“救人要紧”。

至今80多岁,曹德旺仍高强度工作,公司利润大部投研发。福耀是特斯拉、宝马等顶级供应商,中国空间站舷窗也出自他手。

被问为何如此,他回答朴实:“我就不信做玻璃不能世界第一。”回望那句“不赚钱我不卖”,如今有了新内涵。这不只商业智慧,是中国实业家面对全球挑战的自信与家国情怀缩影。

他的选择与模式,为贸易摩擦中求生存发展留下注脚。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凭过硬实力开辟的独特道路。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财经   美国   董事长   玻璃   曹德旺   俄亥俄   中国   工厂   关税   工会   工人   美国人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