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名嘴李瑞英:工作28年零失误,听闻儿子坠楼,含泪说出8个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此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前言

在无数人眼中,李瑞英是央视的“金字招牌”,28年从未失误,每次出镜都如钟表般精准。

然而,命运的阴影总是悄然而至——一通电话打破了她的宁静,那一刻的她,面对最不想面对的消息,忍不住泪水盈眶。

她说的那8个字,仿佛重重砸在了她的心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一个偶然,开启了播音生涯

1961年,李瑞英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希望女儿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然而,李瑞英的兴趣却在文学和播音方面。

她常常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那些优美的文字所倾倒。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高中时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瑞英在朋友的建议下,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试音。

虽然只是陪朋友去玩,但李瑞英却在校门口遇到了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她鼓起勇气,请求老人聆听她的朗诵。

老人欣然答应,并对她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来,李瑞英才得知,这位老人竟然是播音界的泰斗张颂老师。

张老师的鼓励,给了李瑞英极大的信心。

她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学生。

从此,她走上了播音的道路,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江苏台的磨砺,铸就了坚强意志

初入职场的李瑞英,在江苏电视台经历了最艰苦的磨炼。

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电视台的各个角落。

为了学习剪辑技术,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反复研究画面的衔接和转场。

策划工作要求她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她便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子的习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做外景采访时,她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只为捕捉最真实的镜头。

这些经历让她对电视制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锻炼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

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她总能想起父亲教导她的那句话:"军人的后代,不能轻言放弃。"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她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江苏台的日子,她把每一次机会都当作成长的契机,把每一次失败都视为前进的动力。

那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经历,为她日后在央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成为了李瑞英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数万观众和全国电视机前的观众,年轻的她肩负着重大使命。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她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反复演练,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直播当天,她的表现沉稳大气,声音铿锵有力,完美地诠释了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次成功的直播经历,不仅为她赢得了领导的赞赏,更让她在业界崭露头角。

从此,她更加坚定了在播音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决心。

央视的舞台,见证了不凡成就

1986年,对于李瑞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进入央视后,她深知这里是中国电视界的最高殿堂,每一个主持人都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

面对这样的环境,她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她把新华字典变成了最忠实的伙伴,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新的词语和发音。

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她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从历史到科技,从文学到时政,都成为她汲取知识的源泉。

她还特别注重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每天都要花时间阅读报纸和新闻,确保自己对国内外大事都有深入的了解。

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让她很快就适应了央视的工作节奏,并在众多优秀主持人中脱颖而出。

领导和同事们都被她的专业精神所打动,纷纷为她的进步点赞。

1987年,李瑞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开始主持《新闻联播》。

每天晚上七点,她准时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以专业而亲和的态度传递着国家大事。

她的播报风格既保持着央视主持人应有的庄重,又带着独特的温度,让观众感受到新闻背后的人文关怀。

在主持亚运会开幕式时,她流畅的双语主持,展现了央视主持人的国际水准。

春节联欢晚会上,她大方得体的主持风格,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这些重要场合的完美表现,让她成为了观众心目中最可信赖的新闻主播。

儿子坠楼事件,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事业的成功却让李瑞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每天紧张的播报工作,让她难以兼顾家庭。

30岁那年,在家人的期待下,她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母亲。

可工作的繁忙让她无法像普通妈妈那样,陪伴孩子的成长。

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因为见不到妈妈而感到失落。

有一次,儿子天真地说:"妈妈,我在电视里看到你的次数,比见到真实的你还要多。" 这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刺痛了李瑞英的心。

作为一个母亲,她深感愧疚;作为一名主持人,她又不得不继续坚守岗位。

这种身份的矛盾,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1998年那个令人心碎的下午,永远改变了李瑞英的生活。

就在她准备进入演播室的前几分钟,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电话那头,保姆的哭声让她的心瞬间沉到谷底。

儿子从楼上摔下来了,情况十分危急。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她一贯的镇定。

那一刻,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儿子咿呀学语的样子,儿子蹒跚学步的身影,儿子天真烂漫的笑容。

可是此时,距离新闻联播开始只有短短几分钟。

作为央视的金牌主播,她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对保姆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动容的话:"你带孩子去医院吧。"

退居幕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到中年的李瑞英,开始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

儿子的意外让她意识到,再辉煌的事业也比不上亲情的珍贵。

2014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主动申请退居幕后。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惋惜,但她心里很清楚,是时候为家人留出更多时间了。

儿子的成长,父母的年迈,都需要她的陪伴。

退下来后,她开始享受平淡的生活,陪儿子聊天,陪父母散步,感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虽然离开了电视屏幕,但她并没有停下脚步。

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母校担任教授,培养新人。

同时,她还在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委员会担任要职,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李瑞英的一生,是一个永不停歇、永不满足的追梦之旅。

从默默无闻的军人之女,到家喻户晓的央视名嘴,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了一段传奇。

而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她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和挣扎。

但无论是在聚光灯下,还是在儿子病床前,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

这,就是李瑞英,一个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央视名嘴。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娱乐   名嘴   听闻   央视   儿子   工作   李瑞英   观众   军人   江苏   老人   北京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