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活该当怨种?欧日韩集体取消“苹果税”,唯独中国保留30%

一笔税,两种世界。

当欧盟那边的iPhone用户为AppStore抽成从30%降到17%欢呼时,大洋彼岸的我们,却还在默默承受着全球最高的30%费率。别以为这只是开发者头疼的事儿,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买单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难道中国用户就真的活该当“冤种”吗?苹果公司又为何只对中国区别对待?

利润围城下的全球溃败

苹果AppStore的抽成模式,可以称得上是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是什么辛苦挣来的制造业利润,而是一种近乎“税收”的权力。但现在,这台全球印钞机正遭遇各国法律的围剿,整个体系的根基都在被系统性地动摇。

打击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用法律的铁锤,一下下地砸。比如美国那边,游戏公司EpicGames硬是把官司打了好几年。今年,法院的一纸禁令直接捅到了苹果的心窝子:不许再对那些通过外部链接完成的交易收取佣金了。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苹果封闭支付的垄断根基。据估计,光是这一判决,就可能让苹果每年损失超过60亿美元的收入。而欧盟和韩国则走了另一条路子,直接立法。

欧盟在2024年通过了《数字市场法案》(DMA),白纸黑字地强制苹果必须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和支付系统的存在。不仅如此,费率也得给我降!标准费率从30%砍到17%,针对小开发者的优惠费率更是从15%降到了10%。

其实早在2021年,韩国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用立法手段逼得苹果不得不低头,抽成比例乖乖下调了4个百分点,降到了26%。现在,就连日本政府也看明白了,正在积极效仿欧盟模式,筹备自己的反垄断法案,目标直指大幅削减费率,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就能生效。

为什么全球监管机构都跟商量好了一样,非要盯着苹果这块肉?因为这块肉实在是太肥了。美国法庭披露的文件显示,AppStore的运营利润率,你猜猜有多少?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高达75%!这根本不是在做生意,这简直比开银行还赚钱。

我们来做个更直观的对比,在2023年,这项业务为苹果带来了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总收入。这是什么概念?同年,百度公司全年的总收入才1346亿元。也就是说,苹果光靠“收租”,就比百度全公司辛苦一年的收入还高。

这笔钱,相当于网易公司1.6年的总收入,或者B站吭哧吭哧干上7.5年才能挣到的钱。当一项“副业”的体量大到足以碾压许多行业巨头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种能影响整个产业生态的权力。这把锋利的双刃剑,为苹果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全球监管的“活靶子”。

忠诚的代价与战略依附

视线回到国内,情况就变得微妙起来,在全球费率纷纷下调的浪潮中,唯独中国市场依然坚挺在30%的高位,成了全球主要市场中的一个“孤岛”。

这种例外,并非苹果单方面有多强势,而是建立在中国用户极高的品牌忠诚度之上的一种“战略依附”。这种依附的代价,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我们自己身上。

为什么同一个视频会员,安卓手机上买只要15元,到了iOS设备里就变成了22元?多出来的钱去哪了?答案不言而喻。苹果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庞大用户群体的粘性,以及相对较弱的维权意识,这无形中构成了它强大定价权的基石。

有业内人士一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道出了其中的辛酸与无奈,我们成了那个最“乖”的孩子。但千万别以为苹果就能高枕无忧,视角拉到企业战略层面,你会发现苹果的另一重深层焦虑。

CEO蒂姆·库克近年来为何拼命推行供应链多元化?他曾公开表示,将生产完全集中于一个国家风险太高。这个风险,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地缘政治的变动,比如美国此前施加的关税政策。

于是我们看到,新的生产基地正加速转向印度和越南。印度重点组装销往美国的iPhone,越南则承接iPad、Mac和AirPods等产品的生产。这个“B计划”的背后,恰恰说明苹果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曾经为它贡献了巨大利润的中国市场,同时也成了它最大的风险来源。

看似稳固的中国市场,实则是苹果必须进行“风险对冲”的核心。消费者层面的高忠诚度,与企业层面的供应链风险,一体两面地捆绑在一起,构成了苹果在华战略深刻的脆弱性。

被抽走的产业未来

维持在华高费率,对苹果来说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但对中国的数字经济生态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可以被量化的机遇成本。这架天平,正在缓慢但确实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如果中国的费率能参考韩国,降到26%,那么在未来的五年里,就能为整个市场省下约374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这笔钱的规模,大致相当于再造一个在线音乐产业。

如果更进一步,能参考欧盟降到17%,那未来五年节省下来的资金将高达1217亿元。这笔钱,足以催生出两个电影产业。

更关键的是,做出这样的让利,对苹果自身的在华总营收影响极小,仅占2%到5%的比例。用微不足道的收入波动,去换取中国本土数字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关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沉默并不代表永远的顺从,在中国,这架失衡的天平也并非静止不动。今年10月份,一封《关于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报信》在网络曝光,55位消费者的联名举报,让苹果的收取的高额佣金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信部也开始着手对AppStore的规则进行研究。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趋势在中国的延迟反应,预示着变革的可能性正在凝聚。

结语

苹果的“围城”并非坚不可摧,它赖以生存的核心利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正被法律的铁锤一块块敲碎。而它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地——中国,也因为其自身的战略避险和本土压力的觉醒,变得不再那么安稳。

“苹果税”的未来,远不止是一个百分比的调整。它更像一个时代的注脚,考验着这家科技巨头能否适应一个规则被重塑、风险更多元化的新世界。那个曾经可以“躺着收租”的黄金时代,对苹果来说,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观察者网2025-10-22《55名用户联合举报苹果:真以为中国人傻钱多?》

新浪财经2025-10-22《苹果税举报人回应为何告苹果律师起诉苹果只在中国收30%抽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中国   集体   苹果   费率   全球   利润   欧盟   苹果公司   风险   美国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