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能否在2026财年重回增长轨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真正抓住年轻消费者。
这个目标听起来明确,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思辨,看看其战略调整究竟面临哪些现实挑战,又可能如何突破。
或许有人会说,雅诗兰黛应该通过收购平价品牌来快速打入年轻人市场。
就像欧莱雅收购3CE那样,覆盖更宽的价格带。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雅诗兰黛长期以来塑造的高端形象与“平价”本身存在基因冲突。
旗下品牌The Ordinary虽凭借成分透明和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定销量,但面临John Jeff等国货品牌的低价竞争,性价比优势并不稳固。
更值得注意的是,雅诗兰黛的研发投入仅占营收1%,远低于欧莱雅的3%。
在成分党当道的市场环境中,缺乏持续创新的平价产品很难建立长期竞争力。
不过,雅诗兰黛也正在尝试通过轻资产模式破局,比如通过品牌授权拓展香水业务。
目前它仅运营Balmain一个授权品牌,而竞争对手Coty则通过多个大众香水授权占据市场份额。
这种模式既可能帮助雅诗兰黛保持高端调性、延伸市场触角,也需警惕授权品牌与自有线之间的定位混淆。
雅诗兰黛近期裁员7000人并简化架构,无疑有助于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但或许有人会质疑:大幅精简是否可能削弱其长期创新能力?
根据业内分析,雅诗兰黛的新品推出速度比欧莱雅慢3-6个月。
在美妆市场节奏极快的今天,这样的滞后可能直接导致错失风口。
另一方面,雅诗兰黛也试图通过科研合作提升竞争力,比如海蓝之谜与索尔克研究所合作的线粒体研究。
但基础科研转化为产品往往需要三年以上,而年轻消费者追求的是“即时见效”。
这种长周期研发与短耐心市场之间的落差,是雅诗兰黛必须面对的现实矛盾。
在中国市场,雅诗兰黛近期收缩旅游零售、聚焦本地化运营的策略似乎初见成效。
2025财年后两季度,借助The Ordinary本土化和新品推出,其零售额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但这能否持续,仍取决于其能否持续推出贴合本土需求的产品。
线上渠道是雅诗兰黛发力的重点,目前已有8个品牌入驻亚马逊高端频道,TikShop也已启动运营。
但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矛盾:线上平台常依靠折扣促销拉动销量,频繁打折却可能损害品牌的高端形象。
比如小棕瓶在免税渠道长期低价销售,已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大众化”,这与其高端定位显然不符。
相比之下,欧莱雅通过天猫超级品牌日等融合高端服务和线上销售的模式,既提升了销量又维护了品牌调性,值得借鉴。
此外,年轻消费者正向抖音等内容电商迁移。
2025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突破千亿,超过200个品牌销售额破亿。
雅诗兰黛虽已入驻,但在内容创意和本土化运营上仍显滞后,尚未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爆款 campaign。
雅诗兰黛当前的战略调整,本质上是一场面向未来的自救:
出售表现不佳的品牌、优化架构、强化线上、尝试平价补充和授权合作……这些举措短期内或许将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是必要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在几个关键矛盾中取得平衡:
既要维持高端形象,又要吸引价格敏感的年轻客群;既要提升运营效率,又不能牺牲创新活力;既要扩大线上规模,也要规避打折对品牌的侵蚀。
雅诗兰黛能否在2026财年恢复增长?答案将取决于这些平衡点的实现程度。
它是否需要大幅提升研发投入?能否成功整合新收购的品牌?能否真正理解Z世代的渠道偏好和沟通方式?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个美巨头能否在激烈的行业变局中成功转身。
正如雅诗兰黛高管所言,“我们正在重新定义美妆的未来”。
而这场重新定义,既需勇气,更需智慧。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