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研究发现:过午不食可改善血糖,可以不用吃晚饭了吗?

傍晚6点,家住北京的56岁李阿姨照例准备晚餐,却突然收到好友群里一条推送:“过午不食,轻松降血糖!不用吃晚饭,血糖自然稳!”

李阿姨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西兰花,一边暗自嘀咕:自己最近体检血糖略高,这种说法听起来很诱人。晚上不吃饭,真的有用吗?有没有风险?

李阿姨想起邻居王大爷说,过去困难时候经常一顿饭挨到天亮,后来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可现在营养条件好了,反倒开始流行起"少一顿晚餐"的说法了?到底是进步,还是误区?身边不少朋友也在尝试“间歇性禁食”,有人感觉轻松,有人却越减越虚。

李阿姨拿起手机,决心揭开这个满是悬念的问题:过午不食,真的适合每个人吗?晚饭还能不能吃?

网络热炒“过午不食”,其实来源于传统佛学的斋戒习惯,指的是中午过后不再进食,最早并非针对普通大众,更不是现代医学的主流管理方法。

近年来有部分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包括14-18小时的“空腹窗口”,可能带来代谢上的好处

例如,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对102名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实验,部分受试者采用晚6点到次日中午之间只喝水的“过午不食”模式,坚持三个月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14.2%,部分人HbA1c下降0.4-0.7个百分点,体重也略有减少。

原理上,晚间不进食可延长机体的“代谢修复时段”,减少胰岛素波动,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

哈佛大学的代谢研究同样显示,连续12小时以上的无能量摄入,有利于“激活”脂肪分解途径,在某些情况下或对血糖控制有益。

但必须强调,实验对象大多为血糖异常或肥胖人群,且有专科医生全程监控。对比普通人群,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远未定论。

不少人自发过午不食,但因搭配不当,反而出现营养不良、睡眠障碍、胆结石等问题。

晚饭不吃,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未必适用于所有人

很多人认为,“不吃晚饭”就是最简单的间歇性控糖法。事实上,这种做法有一定科学依据,但风险和个体差异同样不可忽视。

坚持3个月后,哪些变化最常见?

血糖波动减少:部分体重偏高、血糖异常的人,夜间不进食后,凌晨及清晨血糖曲线波动幅度下降8~15%,有助于防止餐后高血糖。

体重小幅下降:实验中,约86%的受试者体重平均下降2~4公斤,部分内脏脂肪减少。

餐后困倦减轻:不少人反映,晚上不吃大餐,睡眠质量提升,第二天精神状态更佳。

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遇到负面反应:

夜间低血糖风险:晚饭不吃,尤其对老年人、正在服用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等)的人更易出现夜间低血糖、头晕乃至晕厥

营养摄入不足:一天“空掉”一顿,若不科学调整其他餐饮摄入,蛋白质、维生素A/B/C、钙等营养素平均摄入下降18%,长期增加身体负担。

胃酸返流、消化不良:特别是胃功能较弱、中老年及肠胃不适者,长时间空腹易诱发胃酸、口臭及睡眠早醒

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适应。“邻居王大爷”尝试了一周,血糖未见明显降低,反而因夜间饥饿、胰岛素误用,出现一次“晕厥进医院”的险情。

特别提醒:老年人、低体重人群、孕妇、正处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绝不建议过午完全不食。

如何科学控糖?晚饭这样吃更安心!

“不能一刀切,因人制宜是关键”。绝大多数权威指南都认为,日常三餐规律、晚餐不过量才是健康控糖的基础。如果你希望通过调整晚餐来改善血糖,专家建议:

时间要提前晚餐最好安排在晚上6~7点,避免深夜饱腹入睡导致血糖反弹。

低GI食物为主:主食选择如糙米、燕麦、玉米、山药,适量精瘦肉、豆腐、青菜。

控制总量晚餐热量宜控制在一天总热量的20~25%,减少大油大肉,戒零食宵夜。

强化蛋白质、膳食纤维补充:如鸡蛋、牛奶搭配蔬菜沙拉,每餐蛋白质摄入量保证在30~40克为宜

特殊人群需监控:血糖波动大、服药或打胰岛素者,晚饭不建议随意“断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及饮食方案。

有高血糖倾向、体重超标或有家族病史者,可以尝试轻断食方案(如“5+2法”、缩短进食窗口),但一定要配合专科医生评估和动态监测血糖变化,不能盲目跟风。若有不适,及时调整方案。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间歇性禁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影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中国慢性病防控战略与行动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养生   血糖   北京   胰岛素   体重   间歇性   晚餐   晚饭   夜间   阿姨   营养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