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阿姨,晚上又痒得睡不好?”孙大夫一进诊室就看到了满脸困扰的赵阿姨。
她犹豫了下,终于开口:“大夫,这段时间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挠屁股,越抓越痒,也不敢和家里人说。”
其实,不止赵阿姨,门诊里像她这样羞于启齿的中老年人并不少。有人以为上完厕所用干纸巾擦几下就够了,肛门清洁很尴尬也很“鸡肋”,大可不必太重视。
可事实恰恰相反,肛门清洁其实关乎着肠道甚至全身健康,稍有忽略,就可能让一些难言的毛病趁虚而入。

你知道吗?权威医生早就发现,经常用温水“洗屁股”,不仅能舒服一身,还能在悄无声息中预防6种常见肛肠和皮肤疾病。
尤其是最后1种,很多人都不曾注意,却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经常清洗肛门究竟有多少好处?你真的会洗吗?又有哪些误区必须要避开?别急,答案马上为你揭开。
每天洗脸、洗手、刷牙,已成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可对肛门清洁的重视程度,却往往远远不够。不少人甚至觉得不好意思去谈论,实际上,这一“小动作”背后隐患重重。
肛门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出口,也是细菌与污物集聚最多的部位之一。据北京协和医院肛肠科门诊数据显示,60%以上的肛肠疾病发病人群,日常肛门清洁不到位。
医生提示,肛门长期不清洁,局部细菌滋生量可提升3-5倍,极易诱发感染、炎症、过敏等多种健康问题。

不仅如此,随着智能马桶等设备兴起,一些用户在体验水洗后明显感到舒适、瘙痒减少。日本一项涵盖3000余人的研究显示,经常用温水冲洗肛门的人群,肛周皮肤病发病率下降约22.5%,肛门瘙痒症状缓解率提升37%。
不少国际权威指南也建议:如厕后以温水冲洗肛门,有助于保持清洁,减少炎症和病变风险。但需要注意,方式和频率要适当,避免过度清洁反而破坏皮肤屏障。
长期忽视肛门清洁,容易让6种常见疾病“登门造访”:
第一,痔疮。
肛门卫生不佳是痔疮形成的关键诱因之一。当有粪便残留,细菌大量繁殖,炎症刺激加重肛门血管扩张,久而久之形成痔疮。英国肠道健康基金会数据显示,科学肛门冲洗可使痔疮初发率降低19%。对于已有痔疮的患者,温和清洗可减少不适,帮助恢复。

第二,肛周湿疹。
肛门皮肤若长期有潮湿、污垢残留,为细菌、真菌生长提供温床。湿疹易反复发作,瘙痒难忍,严重时影响排便与生活质量。清洗肛门可有效减少致病微生物,预防和缓解湿疹发作。
第三,肛裂。
如厕后粪便残渣未清洁净,日积月累变得干结坚硬,排便时就会摩擦甚至撕裂肛门皮肤。妇科医院监测数据显示,及时水洗可让肛裂风险下降约15%。同时,良好的清洁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
第四,肛门瘙痒。
肛门不洁,细菌分解残污产生刺激性代谢物,极易诱发瘙痒。如果抓挠,还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引发恶性循环。调查发现,清洗肛门后,瘙痒发生率可降低37%。

第五,肠道感染。
肛门周围本身细菌聚集,如果清洁不彻底,细菌可能借助手部进入消化道。比如如厕后未彻底清洗,手触食物进食时,病菌随之进入肠道,导致腹泻、肠炎等感染。有资料显示,保持肛门清洁和勤洗手,可以让肠道感染风险降低18%-23%。
第六,慢性外阴/会阴皮肤病变。
尤其女性、肥胖及糖尿病人群,由于肛门、会阴部位褶皱较多,清洁难度本身较大。日常合理清洗有助于减少皮肤局部慢性炎症,降低皮肤变性病变等长期风险。
医生特别提醒,肛门清洗要讲究“适度”,过度或方式不正确反而适得其反:
水温适宜:建议用35~40℃的温水,避免太热烫伤或太冷刺激。

动作温和:用软毛巾或直接手指轻柔清洗,切勿用力搓揉或刮擦,避免损伤皮肤。
频率合理:每日1次(如厕后)足矣,特殊人群如痔疮、肛裂患者可适当增加,但不可频繁。
保持干燥:清洗后用干净毛巾或卫生纸轻压吸干水分,避免潮湿导致细菌滋生。
避免刺激物:不建议使用有香精、酒精、刺激性洁厕产品洗肛门,以防过敏或破坏皮肤屏障。据临床统计,约9%的肛周炎症与不当清洗用品有关。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华医学会肛肠疾病诊疗指南》
《北京协和医院肛肠科门诊统计年报(2022)》
《日本肛肠健康研究所通报》
《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