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25年10月10日直接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开火,他通过社交媒体Truth Social发帖,说美国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这是在现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针对中国前一天的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现有关税水平大约是30%到40%,包括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遗留下来的部分,这次加征直接把总关税推到130%甚至更高。
中国在10月9日公布了多项举措,包括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涉及五种额外元素和数十项精炼技术,还要求使用中国材料的外国稀土生产商遵守新规。另外,中国启动了对美国芯片公司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并对美国船舶征收新港口费,将14家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动作是在国庆假期后第一天集中发布的,明显是提前准备好的组合拳,直接回应美国过去几个月的小动作,比如扩大针对中国企业的实体清单、对家具、重卡、医药和起重机等领域的杂项关税征收,以及对船舶的港口费调整。
美国这边的回应来得快,特朗普在10月10日上午先发帖威胁大规模关税增加,还暗示可能取消与中国在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的会晤,因为中国的新出口管制被他称作“前所未有的”和“道德耻辱”。他把中国的举措描述成对全球的敌对行为,说这会让几乎每个国家都难受。市场立刻乱套,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在几分钟内蒸发7000亿美元市值,加密货币市场更惨,比特币从12.5万美元跌到10.2万美元,24小时内1.6百万交易者被清算,总额超190亿美元,这是加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清算事件。多个顶级代币跌幅达40%,Hyperliquid等平台上的杠杆交易损失惨重,甚至有传闻说一些大机构像Wintermute和Crypto.com差点爆仓,不过他们后来发了声明否认。
特朗普的公告一出,全球供应链就紧张起来,美国进口商和中国出口商都得重新算账,因为现有关税已经让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从去年同期2390亿美元降到今年前七个月的1940亿美元,这次加征会进一步压缩贸易量。中国作为稀土最大生产国,控制着全球92%的加工能力,这次管制直接卡住美国芯片和电池行业的脖子,美国国防和半导体企业依赖这些材料,短期内没替代方案。特朗普团队本来指望通过关税逼中国让步,但历史经验显示,这种玩法往往适得其反。早在4月份,特朗普就试过把对华关税抬到145%,中国反手加征125%关税针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美国大豆出口量锐减,中西部农民损失巨大,当时特朗普只好在5月降到30%,并通过农业部提供数十亿美元补贴来稳住选民。
这次加征还没落地,美国这边就有点撑不住的样子。特朗普在下午的白宫活动中面对记者时,话风转了,转而说可能还是会去见中国,会晤地点在韩国,时间是峰会前夕。他强调这取决于中国下一步动作,如果中国取消出口管制,美国的关税也能撤回,说“我们得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比上午的强硬威胁软了不少,基本承认了关税是谈判筹码,不是铁板钉钉。政界和媒体马上捕捉到这个信号,Politico报道说特朗普的公告更像是冲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去的临时措施,因为双方在8月同意延长关税减免90天,本来期待峰会期间敲定更大协议。现在这个加征,看起来是为了在峰会前攒筹码,但中国没立即反击,不等于不会反击,过去几个月的中美摩擦就是这样,美国小步试探,中国攒着一起还。
美国贸易代表詹姆森·格里尔在同一天晚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进一步露了底。他明确说美国不打算和中国打贸易战,除非形势逼不得已,目前还没到那一步,但如果需要,美国已准备好。他重申希望和中国建立平衡贸易关系,中国得改改不公平做法,还提到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的关系不错,双方对话顺利,有望改善关系。这话和特朗普上午的火药味公告对比鲜明,不到12小时,美国高层就从掀桌子转向观察形势,基本承认了加征关税的临时性。
格里尔的话被解读为白宫在给台阶下,免得把自己逼到死角。历史上,特朗普的类似操作就吃过亏,5月份撤巨额关税后,媒体发明了“特朗普总是胆怯”的梗,在直播中气得他直骂这个词恶心。现在新关税还没生效,白宫就急着澄清不一定是贸易战,过去几个月中美摩擦明明一直在,中方稀土牌和大豆牌都打出来了,对美国来说这还不算必要时刻吗?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