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朱枫烈士高呼革命口号后英勇就义,年仅45岁。
就在三天之前,她还在请求组织安排人员撤离,殊不知自己早已被台湾当局盯上。
而透露出她所有行踪的,正是那个她最信任的人……
1905年生于浙江镇海渔商世家的朱枫,本可安享她锦衣玉食的人生,然而1925年“五卅”惨案的爆发,让她觉醒了,从此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7年抗战爆发,朱枫彻底投身救亡事业,不仅变卖首饰支持抗日,还加入新知书店,在桂林、重庆等地辗转。
1940年,为解决书店印刷物资短缺问题,朱枫毅然卖掉祖传的三克拉钻戒,亲自押运纸张从上海绕道香港,再溯东江送到桂林。
1948年,朱枫又奉命前往香港,以贸易公司职员身份继续秘密工作。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朱枫在香港给家人写信,字里行间满是团聚的期盼。可一项紧急任务摆在她面前:
赴台联络关键人物,获取重要情报。
组织选中朱枫的原因,便与她的继女阿菊有关。
1927年,朱枫嫁给了陈绶卿,面对丈夫前妻留下的7岁女儿阿菊,她收起少女柔情,手把手教识字、备三餐,把这个小丫头当作亲生闺女照料。
九一八事变后,朱枫带着家人南下,丈夫陈绶卿的早逝让她不得不独自扛起生活重担。
迫于无奈,朱枫只能将阿菊托付给在国民党系统工作的妹妹朱贻云夫妇抚养。
然而,在国民党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阿菊,凭借出色的能力进入了特务系统,还嫁给了同为特务的王昌诚。
但朱枫对此,一无所知,在她的记忆里,阿菊一直是小时候那个腼腆爱哭的小女孩。
说来也巧,朱枫正愁用什么借口前往台北,阿菊就托人送来了信,询问朱枫能不能来台北帮她带孩子。
朱枫没有犹豫,10月25日,带着吴石帮忙办好的“入口证”,毅然踏上赴台之路。
1949年11月27日,基隆港的海风带着凉意,阿菊和丈夫王昌诚早已等候在码头,见到朱枫的那刻,阿菊眼圈泛红,就要落下泪来。
就这样,朱枫以探望继女和照顾刚出生的外孙为名,住进了阿菊家,化名朱谌之,对外自称来做生意的丝绸商人。
初到台湾的日子,朱枫每天都会出去转转,搜集情报。
而阿菊则默默承担起所有家务,买菜做饭、收拾屋子,帮忙把朱枫的日常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就导致了阿菊可以轻易地接触到朱枫所有的工作资料,无论是来往信件还是特殊材料,她都清清楚楚。
而朱枫对这个继女也十分信任,并没有对她有任何隐瞒,甚至有时还让阿菊帮忙寄下信件。
有一次户籍警员前来核查身份,是阿菊和王昌诚笑着说“母亲从宁波来投奔,年纪大了想安稳些”,三言两语便化解危机。
就这样在阿菊夫妻有意无意的遮掩下,朱枫的情报工作一直还算顺利。
直到1950年1月,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危机骤然降临。
朱枫察觉街头的便衣多了起来,每次回家都要在巷口观察一刻钟,邻居问起只说是走错了路。
朱枫让阿菊帮忙传递撤离消息,可那些等待接应的交通员很快被抓,朱枫没多想,只觉得特务的行动总是快人一步。
在吴石将军的帮助下,朱枫拿到了前往舟山的特别通行证,准备从那里转船返回大陆。
临走前,朱枫叮嘱阿菊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2月18日深夜,朱枫在舟山的临时居所被捕,随后被押回台北。
绝望中,她从衣服夹层拿出给外孙准备的金链、金镯,一口吞下想要自杀,想着只要自己死了,就不会牵连到阿菊和孩子。
但朱枫却被抢救回来,最终被关进了台北监狱。审讯室里,面对威逼利诱,朱枫始终坚贞不屈。
6月10日清晨,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响起,45岁的朱枫身中7弹,临刑前的呐喊震彻长空。
朱枫牺牲后,遗体被火化,编号2057的骨灰等待家属认领。
军法局按登记地址寄信给阿菊,阿菊起初递交了认领申请,在申请中还说要让“母亲入土为安”,当局也批复“准予具领”。
可直到10月,那罐骨灰仍无人问津,最终按规定被处理掉了。
有人说因为朱枫的事,王昌诚被牵连,所以严禁阿菊再提“朱谌之”三个字。
也有人说,是阿菊主动退回了认领申请,怕惹祸上身。
值得注意的是,阿菊曾在朱枫的住所被查封前短暂停留,收走了一些纸条等物件。
此后,阿菊和王昌诚就不知所踪了,有人说他们可能去了金门,但一直杳无音讯。
参考消息:
【1】中国军网——《朱枫:丹心映枫红 英灵期统一》
http://www.81.cn/yl_208589/16276453.html
【2】中国军网——《血沃宝岛——中共台湾英烈》:永不磨灭的英魂
http://www.81.cn/js_208592/10204031.html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