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黑幕曝光!7千万珍宝被盗弃,竟说埃及文物在海外更安全?

2025年,一座花了10亿美元、建了整整二十年的博物馆在埃及正式开门迎客,它叫大埃及博物馆,离吉萨金字塔群就1.2英里,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文明考古博物馆。

开馆这天没光办庆典,一场声势浩大的文物归还运动也同步启动,相关请愿书已经攒了超30万个签名。

开馆即宣战,追索三大国宝

这么大阵仗的运动,背后是两位关键人物在牵头。一位是前埃及旅游部长、著名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另一位是电影制作人兼摄影师法迪・维克多。

两人选在博物馆开馆时行动,显然是想借这波全球关注度,把文物归还的呼声喊得更响,他们的诉求很明确,直指三件国宝。

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巴黎卢浮宫的丹达拉黄道带、柏林新博物馆的奈费尔提蒂半身像,都是当年被掠夺走的埃及文物。

这三件宝贝的分量可不一般,就说罗塞塔石碑,1799年被法国人发现,1802年又被英军夺走,上面的文字可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

维克多参与这事还有段小故事,本来他只是个记录埃及历史文化的摄影师,偶然在脱口秀节目里听到哈瓦斯聊文物归还的事,一下子被触动了。

2023年他就发起过一次请愿,没想到引发了不少讨论,还促成了和哈瓦斯的面谈,两人一拍即合,才有了2025年这次大规模行动。

打破安全谎言,埃及有底气

运动的宣传片里,维克多说的一段话特别戳人,有人总说“埃及文物在国外更安全”,他直接反驳,这就像有人绑架了你的孩子,还说跟自己在一起很安全,根本改变不了被夺走的事实。

这个比喻虽然尖锐,但确实点透了问题的本质,更有意思的是,近期卢浮宫还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九件文物被盗,其中一件价值就约7600万英镑,窃贼甚至把钻石、祖母绿和黄金做的欧仁妮皇后皇冠都丢了,玛丽・路易丝项链和一对耳环也没能幸免。

如此看来,欧美博物馆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埃及这边其实早就做好了守护文物的准备,过去十年里,他们新建了22座博物馆,还修复了希腊罗马博物馆、文明博物馆这些老牌场馆。

1983年埃及就全面禁止文物出口,在文物修复、恒温保存和安防系统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很显然,埃及有足够的实力保护好自己的文明瑰宝。

殖民旧账要算,埃及不手软

这些文物之所以流落海外,根源还是近代的殖民掠夺,当年英法等国在埃及实行殖民统治,埃及人根本没能力捍卫自己的文化遗产。

罗塞塔石碑就是典型例子,法国人发现后,又被英国人抢走,成了殖民历史的活见证,其实埃及从来没放弃过追索文物。

2022年他们就发起过“拉希德归还行动”,要求返还16件被当作“战利品”掠夺的文物,尽管1983年就禁了文物出口,但文物黑市交易还是挺猖獗,不过这并没挡住埃及追索的脚步。

维克多特别强调,文物归还也是西方“去殖民化”的重要一步,这些文物是殖民时期被抢的,不是埃及独立后流失的。

归还它们,不只是修正历史错误,更是让西方承认过去,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这个角度确实把事情的意义拔高了不少。

国际回响各异,正义在路上

这场运动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荷兰就率先做出了积极回应,宣布要归还一尊3500年历史的图特摩斯三世王朝石雕头像。

按照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移交仪式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这事也赢得了不少赞誉。

但并非所有相关博物馆都这么配合,《新阿拉伯人》联系了收藏罗塞塔石碑的大英博物馆,可截至发稿都没得到回应。

本来想,欧美博物馆可能会拿出更积极的态度,但后来发现,不少场馆还在坚持“文物共享”的论调,和埃及“完整回归”的诉求存在分歧。

这场文物归还运动,不管最后能不能让所有国宝都回家,都是有意义的,它让更多人知道了殖民掠夺的历史,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埃及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

毫无疑问,文物是文明的基因,归还流失文物,不仅是埃及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尊重历史、追求正义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埃及   珍宝   黑幕   文物   博物馆   石碑   卢浮宫   大英   瓦斯   国宝   费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