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苑枫:忙之乐 乐矣哉

忙之乐 乐矣哉

文/苑 枫 图/网络

忙与闲是一对反义词,人到老年究竟是忙好,还是闲好?俗世之间有过误解,说什么人到老年,岁数大了,为儿女忙了一辈子,操心一辈子,就该享享清福了。美其名曰:“天伦之乐”,乐其所乐,享其所享,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身心都处于近乎钟表似的停摆状态,用老百姓的话说;叫作锹镐不动,油瓶倒了不扶。所谓颐养天年,于是不知不觉的生理器官,精神气质都弱化了,结果很快就随着夕阳渐渐地“落山”去了。所以我国建国初期人均寿命35岁。


愚以为,这原因固然是旧社会的艰苦,生活条件的困厄,也不能不说多少也有点儿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认知问题作祟。而且,这种认知时至今日仍在一部分人中延续着,固守着,宁肯恪守陋习,拿着痈疽当宝贝,也不肯动动手,动动脑。反倒还自鸣得意,自认为我享福了。其实害己误人。有高见者说:人老了,自身健康,自立自理,就是对儿女的最好馈赠。

新近看一些名人高论:诸如“人不能闲,糖不能太甜”、“地闲生杂草,人闲生烦恼”、“人忙无闲事,心闲生杂念”、“人忙疾病少,心忙快乐多”、“忙是治愈一切矫情的良药”、“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更有高见的是:“废掉一个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让他闲着”……。

一听这些警示之言,句句如重锤,敲击心灵,直击人的错误认知,已经把闲与忙的好与坏分清楚了,无需赘言。

其实古代先贤也早有对“忙”字的认知。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说:“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是农民之忙。他用诗句描绘了一幅“农家乐”的大丰收美好图画,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忙碌农耕生产才是农人的人生真相,也才有忙的快乐,忙的喜悦,忙的幸福。

至于官方人士的闲忙观念,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中说;“莫道官忙身老大,既无年少逐春心”;元·薛昂夫【正宫·塞鸿秋】的唱词:“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元·马钰《满庭芳·山侗昔日》词:“山侗昔日,名利忙忙”;宋·范成大《玉堂寓直晓起书事》:“传呼九门开,奔走千官忙”;宋·李曾伯《自和山房十咏》:“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鹜等空忙”。这岂不就都是官家的忙吗?

唐·杜甫《新婚别》中无奈地说;“暮婚晨先别,无乃太匆忙”,这是军人,家国天下,不得不匆匆一别的“忙”。我们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多少儿女不也是为民族兴亡,保家卫国而匆匆一别么!


平头百姓的忙,则非比寻常,而是怡然自得之忙。清·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苏轼《平生未省人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唐·白居易,《闲乐》:“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这就是普通百姓在社会生活中的忙乐观。

老年人怎么说呢,宋·陈著《旦起诵邵尧夫诗》句中有:“二十年前尘路忙,如今都住寂寥乡”;宋·季扎《玉漏迟·和》唱道;“休怪岁月无情,叹尘也浮生,闲忙,闲老”;也有一句唱道:“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这不是消极,人非圣贤,实乃认知的时代局限。

这几天有幸读到据说是张XX的讲话:——80岁以上,只要你还愿意动,愿意吃,愿意笑,愿意出门,那你就还有可能活出质量来。这不是鸡汤,是证据。——80岁以上老人中仍有近三成可以维持高质量的独立生活状态。别让“老了也就这样了”这句话,成为你父母命运的结局。这话说得实在,可信,可行。

许许多多生活的现实也已证明了“忙”才是人生的本真,长寿之乡的巴马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生耕作,百岁以上的老人,仍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习惯,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正是因为每天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睁眼看的是青山绿水,是侍弄的青青小苗,是心中的希望。这或许就是巴马人健康长寿的密码。

也许有人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有机器人,有AI技术,什么都可以生成了。似乎人再也不用“忙”了。愚以为这种认知,实属矫枉过正,甚至是误判误想或空想。试问:机器人怎么来的?AI怎么有的?还不是有人采矿,冶炼,加工,科技人员设计,倾其一生的努力研制,反复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再试验,直至成功。一系列的开发过程才制作出来的吗?即使你会使用,也得充电,给指令……而这一切难道不是劳动,不是千千万万人“忙”出来的吗?诚如毛泽东所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会创造出来的。”创造的本身不就是劳动吗,劳动不就是得“忙”吗?天不会掉馅饼,地没人经营也不会生出面包。


有名人说;粮是种出来的,房(楼)是盖出来的,路是修出来的,飞机是造出来的……一切成绩都是努力忙出来的。忙才能干出事业。钱学森等两弹一星科学家忙一生,成就了核大国的伟业,周有光忙一生于汉字改革,或110岁;杨绛忙一生于书写,105岁还在著述;朱彦夫在抗美朝鲜中,恸失四肢,安上假肢,仍还忙着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何其可敬可爱可歌可颂啊!

记得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报纸就讨论过: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第一需求,今天叫:劳动最光荣。这或许应该是永恒的真理。劳动就得忙,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勤勤恳恳,忙忙碌碌的一生。

至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老化,身体器官的弱化,疾病的侵袭,怎么也不比年轻人,劳动、活动,锻炼,尤其要有个“度”,适当而已。过犹不及。我的小区就有的老人,如我的老伴似的就不服老,甚至要把年轻时想学没学,想做没来得及做的事,趁身体还好,要一股脑儿地抢收回来。歌也唱,画也学,舞也跳,琴也弹,字也写,见新玩意,如AI一露头儿,她也不甘寂寞,赶紧跟班学。其实,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还是悠着点吧,还是量力而行的好吧!劳逸结合的好吧。

我俩有时一忙起来,啥都忘了。我敲字,觅句忙。她画画,涂墨忙。饭锅糊了,菜烧干了,水壶报警烧漏了,甚至忘了做饭了……老友来电话说怎么还没出来遛弯?哦,一看表过时了,原来还没做饭呢?哈哈……

自嘲几句:我今九零她八三,忙着学习不知年。相互对视合掌笑,原本都是两鬓霜。这或许也叫老来乐吧!。

一忙起来,那才叫心无旁骛,专注一心。乐哉乐哉,忙之乐,乐矣哉!

苑 枫 2025年8月27日10时40分 于晚风斋


#原创随笔#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美文   随笔   认知   巴马   长寿   过犹不及   儿女   功名   莫道   玉堂   先贤   忙忙碌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