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老林今天咋没出来?”
“唉,昨天中午顶着大太阳去遛弯呢,结果中暑了,在家休息呢”
老林平时身体不错,自认扛得住热,结果大暑这天硬撑出门,差点没把命搭进去。
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湿气最重的时候,尤其三伏天,气温高、湿气重、阳气盛,最容易引发中暑、心脑血管问题、肠胃疾病,老年人尤为脆弱,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7月22日迎来大暑节气,想顺利平安过伏天,记住这5件事别做,3种食物别吃,能帮全家少生病。
一
5件事不做,大暑养生“避坑指南”
①不在午后外出暴晒
大暑时节,午后气温最易飙升至极值,紫外线强烈,特别是中午11点到下午4点之间,是中暑高发时段。
长期暴露在高温暴晒下,不仅容易中暑,还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梗发作,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隐患。
建议:早晚气温相对凉爽,适合活动;若必须外出,戴好遮阳帽、墨镜,穿浅色衣物,并注意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②不贪凉水猛灌或冷饮过量
大暑天气酷热,很多人喜欢一口冰水下肚,感觉“透心凉”。
但这样容易造成肠胃血管剧烈收缩,诱发胃痉挛、腹泻、甚至心律不齐等问题。
寒凉饮品虽能解一时之热,却损伤脾胃阳气。
建议做法:喝温水、淡盐水或自制绿豆汤、金银花茶等,既能补水解暑,又不伤阳气。
③不通宵熬夜损阳气
大暑时节虽然天长夜短,但阳气旺盛,睡眠不足容易扰乱阴阳平衡,加速疲劳积累,降低免疫力。
特别提醒年轻人:夏季本就易上火、情绪易躁,通宵上网、追剧、打游戏不仅伤神耗气,还会导致心烦气短、失眠、乏力。
养生建议:坚持“子午觉”制度,中午小憩20分钟,晚上尽量10点前入睡,才能养足阳气,增强抵抗力。
④不穿湿衣久待空调房
天气闷热易出汗,很多人衣服湿了懒得换,再配合“空调+西瓜+短裤”,看似凉快,实则为“寒湿入侵”开了大门。
特别是湿衣久穿或汗湿即吹冷风,容易导致风湿、关节炎、肩颈僵硬、胃寒腹泻等问题。
建议:出汗后及时擦干,换上干爽衣物。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并保持房间适度通风。
⑤不随便“贪凉洗澡”
汗出淋漓时立刻冲冷水澡,是很多人的“夏日爽法”。
但此举不仅容易诱发感冒、关节炎、甚至心肌梗死,还可能因毛孔骤闭、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剧烈波动。
建议:大暑洗澡应以温水为宜,出汗较多时先用湿毛巾擦干身体,稍作休息后再洗,洗后及时擦干头发。
二
3种食物不吃,祛湿护阳别犯错
①重油重辣食物
大暑期间,人体阳气外浮,脾胃功能相对较弱。
若再吃太多重油腻、辛辣煎炸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口舌生疮、便秘、湿热内生。
饮食建议: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可多吃冬瓜、苦瓜、绿豆等清热祛湿的食材。
②生冷冰镇水果
不少人爱把西瓜、哈密瓜放冰箱里,“一刀切两半,半个吃完”。
但冰镇水果会损伤脾胃阳气,尤其空腹吃,更易引起腹泻、腹胀、甚至胃痉挛。
尤其脾胃虚寒体质(女性、老人、小孩居多)更要避免。
建议:水果可放室温或稍冷藏,但不宜直接冰镇;西瓜每日建议不超过300g,并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
③饮品、冷饮少喝
高糖奶茶、冰饮料,虽然清凉解渴,但长期饮用不仅伤脾胃,还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肥胖、口腔溃疡等问题。
推荐自己煮绿豆汤、苦瓜水、荷叶茶,不仅降温,还能养生。
三
大暑养生“顺阳、祛湿、养心”三步走
大暑节气正值自然界阳气极盛阶段,此时若保护不好体内阳气,不仅会引发夏季不适,到了秋冬还易“寒从中来”。
此外,大暑高湿,人体易生“湿邪”,尤其体质虚弱者,更容易湿气缠身、身体沉重、没精神。
此时还要注意“养心”。高温季节易情绪烦躁,心火旺盛,可能导致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心悸气短。
此时可多吃莲子、百合、酸枣仁等养心安神之物。
四
写在最后
大暑虽热,但养生正当时。别因贪凉一时爽,毁了全家健康。记住“5事不做,3物不吃”,从小习惯中积累身体的底气。
当然,如果身体已经出现明显不适,如持续高热、中暑、剧烈腹泻等,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判断或盲目进补。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来源:青岛广播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