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做到了。在落后英特尔多年后,这家公司抓住对手停滞不前的契机,于2017年推出了全新的锐龙(Ryzen)处理器系列。从那时起,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短短不到十年间,AMD已在各个领域全面领跑——从游戏主机到消费级芯片,从发烧级产品到服务器市场,AMD的身影无处不在,而英特尔则持续陷入困境。
如果你是游戏玩家,锐龙X3D系列会是不二之选;若需要更强劲的内容创作性能,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随时待命;而在数据中心领域,霄龙(EPYC)更是无人能及。曾几何时,英特尔垄断着市场,但多年来的迷失让它逐渐失势,AMD顺势接棒,且优势显著。那么,AMD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创新、激进的定价策略与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让AMD仿佛一夜之间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行业标杆的蜕变。
回溯21世纪最初的十几年,AMD的处境显然不容乐观。为了从“Avalon”项目的失利中恢复,AMD在2011年推出了备受争议的FX系列。“农企”称号的起源:“推土机”(Bulldozer)架构表现拉胯——效率极低,相比前代提升有限,最终收效甚微。我还记得用过FX4100,这款双核四线程处理器运行迟缓,满载时频率约3.7GHz,即便用定制的开放式水冷系统超频到4.2GHz,体验依旧糟糕。不过调试过程倒是充满乐趣,而且经过优化后,它仍能提供稳定的计算能力。2012年推出的“打桩机”(Piledriver)架构也未能如AMD所愿扭转颓势,在消费级应用中表现平平,仅在服务器领域小有建树。
这种局面让AMD始终被英特尔压制,后者凭借酷睿(Core)系列——尤其是SandyBridge和IvyBridge架构——坐享市场红利。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推出的旗舰芯片FX-8350国内仅售1220元,拥有4个核心,曾是史上超频潜力最强的处理器,这一纪录直到2022年英特尔第13代酷睿系列发布才被打破(目前英特尔酷睿i9-14900KF位居榜首)。
在21世纪初,由于美国等地区的反垄断法非常严格,如果AMD破产,英特尔将成为处理器市场的唯一主宰,很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和反垄断调查。例如,2009年欧盟委员会就对英特尔处以14.5亿美元罚款,称其滥用市场主导地位以排挤AMD。
在历史上,AMD曾多次起诉英特尔的垄断行为,英特尔也与 AMD 达成过和解并支付了巨额款项。网友们根据这些事实进行调侃,形成了诸如“英特尔怕 AMD 倒闭后自己会因垄断被制裁,所以会故意输官司给AMD送钱”“AMD每次说要倒闭了,英特尔就会想办法支持一下”之类的梗。
甚至有一些比较形象的段子:深夜,AMD依偎在英特尔怀里,泪眼迷娑道:这个季度报表又亏损了,日子过不下去了,我要倒闭了。英特尔抽着事后烟温柔地说:亲爱的别怕,官司我会故意输,给你几十亿应应急。形象地反映了英特尔和AMD之间既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总之,当时的英特尔在所有细分市场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无论是游戏玩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更青睐英特尔。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更强的性能、更优的能效与可靠性,英特尔牢牢掌控着市场份额。直到2016年,AMD才开始潜心研发下一代处理器——这一次,是彻底推倒重来的设计。
2017年成为AMD的转折点。以全新Zen架构为核心的“锐龙”处理器系列,为公司的CPU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AMD不再追逐错误的目标,而是回归本质:专注于高核心数、提升能效,并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切入市场。英特尔享受了长达十年的“无竞争”红利,而AMD则借此机会在各条战线对英特尔形成价格压制。
“无限结构”(Infinity Fabric)、同步多线程(SMT)等技术,配合更先进的制程工艺,让AMD打造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处理器。不过,全新的Zen架构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它采用了全新的AM4插槽和平台。这套全新的系统给早期用户带来了不少麻烦——AMD虽然掌握了核心技术,但配套软件仍需大量优化。
AMD的出击覆盖了消费级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锐龙5系列为品牌机和不需要顶级多线程性能的用户提供了经济实惠的选择;锐龙7系列是游戏玩家的理想之选;锐龙9系列则面向内容创作者;线程撕裂者的推出,满足了对计算性能有极高需求的用户;最后,霄龙系列则瞄准了数据中心市场——这些性能巨兽拥有多达128个核心,以及令人惊叹的PCIe通道数和内存带宽。
AMD已具备在各个层面挑战英特尔的基础。尽管架构的完善还需要时间,但AMD的开局已然火爆。直到2022年,AMD推出首款专为游戏优化的CPU——搭载3D堆叠缓存的锐龙7 5800X3D。
随着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的发布,AMD已全面巩固了其在全球CPU市场各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上述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AMD的崛起,以及英特尔近年来令人震惊的下滑。如今,无论是企业级市场还是预算有限的消费级市场,所有CPU推荐榜单的榜首几乎都是AMD的产品。
AMD的成功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与台积电的合作至关重要,这让它得以率先采用7nm乃至5nm制程;而英特尔则困于10nm和7nm制程的瓶颈,这为AMD创造了机会。此外,AMD的处理器设计方案允许集成更多核心,从而在多线程性能上占据优势;同时,通过架构改进,每时钟周期指令数(IPC)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AMD锐龙9 9950X3D在现代游戏中表现强悍,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能轻松应对最严苛的创作负载,甚至在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也能看到AMD芯片与Instinct M300A GPU的身影。这一切都印证了:一个成功的平台策略与发展规划,能让企业迅速扭转局面。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有力的竞争并非好事。
AMD能凭借锐龙、线程撕裂者和霄龙系列崛起,一个重要原因是英特尔未能跟上节奏——它像《宝可梦》里的鲤鱼王一样,反复用着可笑的“水溅跃”技能,直到耗尽能量。“AlderLake”“RaptorLake”“MeteorLake”等架构都未能达到英特尔的预期。此外,AMD全力押注DDR5和PCIe5.0,而英特尔在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上稍显迟缓,这也成为了AMD的一大优势。
如果英特尔不能尽快重整旗鼓、重拾竞争力,CPU市场可能会重现21世纪初的局面。如今AMD坐上了英特尔曾经的宝座,它将如何利用这一领先优势,仍有待观察。对消费者而言,AMD的崛起无疑是好事,但我们也需要英特尔迎头赶上,唯有如此,才能维持健康的创新生态。
AMD的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依赖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但新工艺的边际效益已逐渐递减;英特尔在18A制程上持续挣扎,甚至不得不与竞争对手台积电合作生产处理器;苹果凭借ARM架构处理器强势崛起,这两家x86巨头或许需要向内求索,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2025年至2026年的CPU市场将充满看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