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加点“言”丨3nm,小米扳回一城

来源:【闪电新闻】

传闻已久的小米全新自研手机 SoC芯片终于官宣了!

19日中午,雷军先后发布两篇微博,先是长文讲述了“小米芯片之路”,并首次透露将在22日发布的小米玄戒O1芯片将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接着宣布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定在5月22日晚7点,他表示这次重磅新品特别多: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等。

在长文“小米芯片之路”中,雷军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135亿元。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在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都排在行业前三。

回顾小米造“芯”史,正如雷军所言,早在11年前,2014年9月,小米芯片“澎湃项目”立项,但来路坎坷。

2017年2月,小米曾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S1,并由小米5C首发搭载,成为了当时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芯片的智能手机品牌厂商。

不过可惜的是,澎湃S1由于孱弱的基带能力(不支持联通的3G、4G网络制式,也不支持电信的所有网络制式),并没有在当时的市场上获得成功。

随后的澎湃S2研发也被爆出遭遇了多次流片失败,使得小米暂时放弃了手机SoC的研发。无奈之下,小米转向了ISP芯片(澎湃C系列)、快充芯片(澎湃P系列)、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系列)、信号增强芯片(澎湃T系列)等相对简单的手机外围小芯片的自研。

这也是雷军在微博长文中所说的,“网上也有各种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没有后续”的原因。

直到2021年,小米重新成立了一家芯片设计子公司——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戒”),不仅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并且该子公司还由执行董事、总经理为小米高级副总裁曾学忠直接领导,而曾学忠在加入小米之前曾担任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紫光展锐的CEO。2023年6月,玄戒科技还进行了增资,其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5亿元增至了19.2亿元。同年10月,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同样是由曾学忠领导。传闻显示,玄戒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1000人。

此次官宣的“玄戒O1”正是由玄戒公司研发,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全新的自研手机SoC并未继续采用之前“澎湃”系列的命名,而是以“玄戒”命名的原因。

在微博中,雷军强调,芯片是硬核科技发展的关键,也是小米必须攀登的技术高峰。团队在总结前期经验后明确,只有打造高端旗舰级SoC,才能真正掌握先进芯片技术,支撑小米的高端化战略。

为此,小米启动了“玄戒”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设定了极高的目标:采用最新工艺制程、达到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并实现第一梯队的性能与能效水平。同时,小米也为这场长期战制定了持续投资计划:预计至少十年时间、投入不少于500亿元人民币。

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已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研发团队人数超过2500人,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将突破60亿元。雷军指出,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来看,这一体量在国内半导体设计行业中都处于前列。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全球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具备3nm制程代工能力,但是三星3nm制程良率偏低,英特尔的Intel 3 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外部客户,所以玄戒O1大概率是基于台积电3nm制程代工。

可能有人会说,台积电先进制程已经对国内断供了,其实不然。美国目前出台的限制规则主要是限制AI芯片,消费类芯片是不受限的。

根据2025年1月15日美国BIS最新公布的限制规则,如果一款芯片最终封装的晶体管数量超过300亿个 (2029年之后放宽到400亿个 ),封装内含高带宽存储器(HBM)导致晶体管数量超过350亿个就会受限,其他则不受限。所以,国内只要不是在美国的黑名单内的企业的智能手机芯片、智驾芯片仍然能够利用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

所以,小米有望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发布3nm手机芯片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实现3nm芯片设计突破。

对此,网络反响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国产半导体里程碑,反对者则质疑其“设计突破”掩盖制造短板,或将台积电代工成果归为自主突破。

此前,3月29日,在铜陵,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行驶路段撞上护栏后,引发电池燃烧,最终造成驾驶人和两名乘客死亡,小米汽车在事故中责任几何尚无定论。

一个半月后,雷军在内部演讲中回应了SU7事故的影响。他说,小米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他并未想到这场事故对小米的打击如此之大,“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此次,小米在中国受美国层层封锁和围堵的芯片行业实现突破,无论如何,都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好消息。小米扳回一城。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正如人民网此前评论,打开陌生领域必然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探索未知边界也难免经历不理解与质疑声。纷纷扰扰中,关键是:静心笃志,砥身砺行,以发展的眼光直面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无论是造车还是造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事情,祝愿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能以 " 顶压力 " 的魄力、" 扛责任 " 的担当、" 闯新路 " 的勇气,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起直追,筑牢中国创新的基石。

闪电新闻记者 刘国栋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标签:财经   小米   三星   芯片   澎湃   代工   团队   手机芯片   晶体管   系列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