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穿毛衣时,胳膊一蹭,白屑如雪花飘落;老爸坐在沙发上挠着小腿叹气:“半夜痒得直醒,抓得都红了”;连家里猫咪都不停舔爪子——一到秋冬,全家的皮肤仿佛都在发出“求救信号”。
更令人困扰的是,不少人越护理问题越严重。厚涂润肤霜、用热水止痒这些“想当然”的方法,反而加剧了皮肤干痒。

先别急着涂药膏
三大护肤误区,专家来支招
武汉市武昌医院皮肤科主任蔡美红结合临床案例,为大家送上一份全家适用的“懒人护肤攻略”,简单实用,一看就会。
误区一:脸痒起疹怪化妆品?查遍过敏原,竟是空调房太干燥
今年10月,年轻女孩小夏脸颊发痒、化妆后出现红疹,怀疑粉底液过敏却查不出过敏原,最终被诊断为干燥性湿疹——长期待在空调房未做好保湿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正确涂抹润肤霜即可缓解。

【科学分析】仅20%的湿疹与过敏相关,秋冬干燥性湿疹的核心问题是皮肤屏障受损。
【避坑指南】坚持“早晚厚涂乳霜+空调房放置加湿器”护理三天,观察皮肤状态变化。
误区二:宝宝润肤霜“越多越好”?过度涂抹反而闷出红疹
一位新手妈妈在换纸尿裤时厚涂润肤霜,结果三天后宝宝闷出红疹,频繁哭闹。医生指出:“涂抹过多不透气,反而会捂坏皮肤。”

【科学分析】宝宝褶皱处(屁股、大腿根、脖子)皮肤厚度仅为成人三分之一,厚涂会闷汗滋生红疹,甚至加重红屁屁。正确用量是“点涂后轻揉至吸收”,以皮肤摸起来细腻不粘手、无油光为准。
【避坑指南】给宝宝涂润肤霜用“指腹轻拍”代替打圈揉搓,褶皱处用棉签蘸取少量“点涂”;换纸尿裤时先晾30秒,再涂薄薄一层,兼顾保湿与透气。
误区三:热水冲澡止痒?越洗越舒服,实则伤害皮肤
70岁的余大爷冬天洗澡总调高水温,称“热水冲腿,痒感立消”,每次洗20多分钟,结果洗完半小时后腿部更痒,还出现脱皮。

【科学分析】热水是“皮肤杀手”!水温超过40℃会洗掉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这层保护膜一旦丢失,水分流失更快。热水止痒只是皮肤被烫得暂时麻木,并非真正缓解。
【避坑指南】洗澡前用“手肘内侧试温”(不烫即合适,约35-37℃,接近体温);控制洗澡时间,避免使用搓澡巾、浴球,用手轻柔清洗。
全家适用的“懒人护肤攻略”
防患未然,应急有方
1. 环境调节:一个加湿器+一个湿度计,解决80%干燥问题
使用加湿器需掌握三个技巧:
选对水:不用自来水(硬水易滋生细菌),改用凉白开;每周用白醋浸泡30分钟消毒。
看湿度:保持45%-55%,低于40%开启加湿器;高于60%开窗或启动除湿机。
清洁设备:每两周清理一次空调/暖气滤网,空调制热时风口朝上。
2. 分人群护理:按需“偷懒”,简化流程
| 人群 | 洗澡“避坑指南” | 穿衣+保湿“小技巧” |
| 上班族 | 选用无皂基沐浴露(无“月桂酸”“硬脂酸”);洗完厚涂乳霜,重点涂抹脸、手肘、小腿 | 穿纯棉内衣、宽松毛衣;办公桌备小喷瓶 |
| 老年人 | 使用含橄榄油的沐浴油(少冲淋、多擦拭);重点护理小腿、腰腹 | 穿加绒纯棉裤;睡前温水泡脚,涂脚霜穿袜睡 |
| 孩童 | 每周洗2次;用无泡婴儿沐浴露;手撩水冲洗 | 穿“洋葱式”衣物;书包放儿童唇膏 |
3. 应急处理:突发瘙痒红肿?三分钟急救
皮肤突发不适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湿疹发痒:用15-20℃冷毛巾敷10分钟,避免抓挠;晚上戴棉手套防抓伤。
过敏红疹: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开破损处),暂时忌食辛辣、海鲜,多喝水。
随身护理:准备10克小包装润肤霜和无酒精湿纸巾,出门洗手后及时涂抹。
这些情况别硬扛!及时就医是关键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湿疹流黄水、结硬痂(可能感染);
过敏导致脸部肿胀、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
连续使用润肤霜或药膏一周后症状加重。
用药指南:轻度湿疹涂抹润肤霜即可,中重度可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连续使用不超过七天;儿童用药需按体重计算;避免购买“复方药膏”。
记者:祁燕 实习生:王思雨 插图为AI生成
参考资料:《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23》、《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国家卫健委2024年秋冬皮肤健康监测报告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