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进补,开春打虎,饮食调养正当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要迎来立冬节气了。11月7日,是今年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我们正式告别秋天,迎接寒冷的冬季。
老话说得好:“立冬补冬,补嘴空”。这个时候,自然界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我们人体的阳气也需要好好养护。今天就给大家推荐“3菜1粥”,既暖身又养胃,助您安稳过冬。

羊肉是立冬时节不可或缺的温补食材,它性温味甘,能够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搭配胡萝卜一起烧制,胡萝卜的甘甜能够中和羊肉的膻味,两者相得益彰。


胡萝卜烧羊肉,暖心暖胃的御寒首选
1、选用新鲜羊腿肉500克,切成适口的块状,用清水浸泡1小时去除血水
2、胡萝卜两根,去皮后切成滚刀块,大小要均匀
3、羊肉冷水下锅,加入姜片、葱段、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
4、捞出羊肉用温水冲洗干净,这样肉质会更嫩
5、热锅凉油,放入少许冰糖,小火炒至枣红色
6、下入羊肉块快速翻炒,让每块肉都均匀上色
7、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炒出香味
8、放入胡萝卜块,加入生抽、老抽调味调色
9、倒入足量热水,水量要没过所有食材
10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至羊肉酥烂
11、最后大火收汁,撒上青蒜苗即可出锅
这道菜羊肉软烂入味,胡萝卜吸饱了肉汁的精华,既营养又美味。立冬时节每周吃一次,能有效增强御寒能力。

冬季是养脾胃的好时节,山药正是这个季节的时令食材。它富含黏液蛋白,对胃黏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健脾养胃的效果特别显著。


山药炒肉片,爽滑脆嫩的养生佳品
1、铁棍山药一根,戴手套去皮后切成薄片,立即放入淡盐水中防止氧化
2、里脊肉200克,逆着纹理切成薄片,这样口感更嫩
3、肉片加生抽、料酒、淀粉抓匀腌制15分钟
4、青椒半个切块,木耳几朵泡发后撕成小朵
5、热锅凉油,下入肉片快速滑炒至变色后盛出
6、锅内留底油,爆香蒜片,放入山药片翻炒
7、加入青椒、木耳继续翻炒,可加少许清水防止粘锅
8、倒入炒好的肉片,加入盐、蚝油调味
9、最后淋入少许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匀即可
这道菜口感丰富,山药爽脆,肉片滑嫩,既下饭又养生。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食用。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立冬时节的白萝卜格外清甜多汁。与牛腩同烧,萝卜能吸收牛肉的鲜美,牛肉则因萝卜而更加酥烂,两者堪称绝配。


白萝卜烧牛腩:软烂入味的滋补大餐
1、牛腩500克切块,白萝卜一根去皮切滚刀块
2、牛腩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焯水,捞出洗净
3、热锅少油,下入葱段、姜片、八角炒香
4、放入牛腩煸炒至表面微黄,烹入料酒去腥
5、加入豆瓣酱、生抽、老抽、冰糖调味
6、倒入足量热水,水量要没过牛肉
7、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
8、放入白萝卜块,继续炖煮30分钟
9、待萝卜透明、牛肉酥烂时,大火收汁
10、出锅前撒上香菜点缀
这道菜牛肉酥烂,萝卜入味,汤汁浓郁。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又能理气消食,是立冬进补的优质选择。

寒冷的早晨,来一碗热乎乎的养生粥,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滋养身心。这款粥品集合了多种滋补食材,补气血、安神助眠的效果特别好。

五红补血粥:暖身养颜的冬日早餐
1、糯米100克、黑米50克,提前浸泡2小时
2、红豆50克,需要提前浸泡4小时以上
3、红枣10颗去核,桂圆肉20克洗净
4、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
5、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
6、期间要不时搅拌,防止粘锅
7、煮至米粒开花、红豆软烂即可
8、喜欢甜味的可以加入适量红糖
这款粥品粥色红润,口感软糯香甜。红枣补气,桂圆安神,红豆补血,糯米黑米健脾养胃,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立冬时节,除了多吃这些温补食材外,还要注意少食生冷,多选择温热熟软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摄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
多吃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山药等,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持续能量。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但要选择容易消化的烹饪方式。
注意补充水分,冬季虽然出汗少,但人体仍需要充足水分。可以多喝汤羹粥类,既能补水又能暖身。
立冬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交子之时";在南方则讲究煲汤进补。无论哪种习俗,都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调养身体。
这"3菜1粥"既考虑了营养搭配,又照顾到不同口味的需求。在这个立冬,不妨为家人准备这些暖心美食,用美味迎接冬天的到来,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距离立冬还有几天时间,大家可以提前准备食材,到时候给家人一个惊喜。相信这些用心制作的美食,一定能温暖整个冬天。
你们家乡立冬还有什么特别的食俗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