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朱媛媛因癌症去世,年仅51岁,这位"国民媳妇"的离世震惊全网。
抗癌五年从未声张,连合作演员都不知情,随着知情人发声,信佛不治疗的传言四起,入殓师曝其遗容消瘦。
她真的因信佛耽误治疗?传言背后隐藏什么真相?
网络这东西,有时候比病毒传播得还快,朱媛媛去世后,"选择信佛不积极治疗"的说法满天飞,仿佛她真的放弃了与病魔的斗争。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先看看那张被疯传的病房照片,照片中,朱媛媛穿着病号服坐在病床上,手腕上戴着蓝色佛珠手串,双手合十做祈祷状,不少人就凭这张照片断定,她"迷信佛教",不好好治病。
这逻辑,简直比跳大神还离谱。
人家明明在医院里治疗,这本身不就说明了积极配合吗?戴个佛珠祈祷,和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两者有什么冲突?就像有人一边吃药一边拜菩萨保佑早日康复,难道这也叫"不积极治疗"?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朱媛媛与师父的聊天记录。今年一月下旬,她还在跟师父说:"因为要调理身体没时间去看您,等开春后和妈妈一起去拜访。"
你看,她说的是"调理身体",不是"放弃治疗"。这四个字的差别,就像医生和江湖郎中的差别一样大。
虔诚信佛的人,往往更珍惜生命,佛教讲的是慈悲和智慧,哪有教人放弃治疗等死的道理?朱媛媛信佛,更多是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给漫长的治疗过程增添一些希望的光亮。
北大人民医院的刘海鹰医生透露,朱媛媛在抗癌期间仍坚持参与公益活动,每次不仅分文不取,还默默捐款数十万,这样的人,会是那种放弃治疗的人吗?
传言就像雾霾,遮住了真相的天空,澄清这些谣言,不仅是为了还朱媛媛一个清白,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信仰与科学治疗从来不是对立的。
真正的朱媛媛,是一个在病床上仍保持乐观、在痛苦中依然坚强的女人,而这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抗癌细节,等待着被揭开。
如果你以为朱媛媛的抗癌过程只是静静躺在病床上祈祷,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女人的坚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2020年,朱媛媛确诊卵巢癌,这个消息对任何女人来说,都像是晴天霹雳,但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戏剧疗法"。
简单说,就是把表演融入到治疗过程中,用艺术的力量对抗病魔,这听起来很浪漫,实际操作起来却残酷得要命。
化疗期间,她多次往返于医院与剧组之间,有时候上午还在接受治疗,下午就得赶到片场拍戏。最夸张的一次,40度的高温天,她穿着羽绒服拍戏,因为化疗让她浑身发冷。
更让人心疼的是,她的戏服内侧藏着化疗药物输注泵,这个小装置连接着她的血管,持续向体内输送药物,可以想象,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带来不适,每一次表演都是在和身体的疼痛作斗争。
有一场哭戏,朱媛媛突然冲出镜头呕吐。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入戏太深,演技爆发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化疗反应引发的身体不适。
这就是朱媛媛的"戏剧疗法"——用生命在演戏,用演戏来延续生命。
更感人的是丈夫辛柏青的陪伴,为了照顾妻子,这个男人推掉了9部男主戏约,陪着朱媛媛辗转23个剧组当"免费剧务",从校服到婚纱,从青春到中年,他们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朱媛媛最需要的时候,辛柏青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我得陪着她。"
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在病魔面前的不离不弃,当大多数人还在社交媒体上秀恩爱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生死面前证明了什么叫白头偕老。
医院曾在三年前给朱媛媛下过病危通知书,那时候,医生都觉得她撑不了多久了。可她却偷偷在病历本背面写新戏的人物小传,用这种方式与命运抗争。
生命最后的几天,她依然在为《造城者》配音,病房被布置成"迷你排练厅",她躺在床上,声音虚弱,但对台词的要求依然严格。
这不是"不积极治疗",这是用另一种方式在战斗,朱媛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艺术中,每一次表演都是对死神的宣战。
有人说,真正的演员,戏比天大,朱媛媛用28年的职业生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即使在病痛缠身的日子里,她依然保持着对表演艺术的纯粹热爱,这种执着,有时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时候又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回到1998年,朱媛媛凭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夜成名,为了演好菜市场捡菜叶的经典片段,她连续三天蹲守菜市场观察市井百态,那个"笑着哭"的表演,被业内奉为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这就是朱媛媛的工作态度,别人演戏靠想象,她演戏靠体验生活。
2004年拍摄《家有九凤》时,她坚持不用替身完成撕扯头发的戏份。头皮被扯出血痕,她仍然继续拍摄。导演杨亚洲回忆说:"她总说'角色疼了,观众才会疼'。"
这句话,简直就是她整个职业生涯的写照。
2010年参演《四世同堂》时,朱媛媛一人分饰三个角色——黄春、杨九红、李香秀。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她硬是靠着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在《海洋天堂》中,她饰演自闭症孩子的母亲。为了贴近角色,她在康复中心住了半个月,观察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特点。那场零台词的哭戏,让导演薛晓路当场落泪。
这就是朱媛媛的"方法派"表演,她从来不满足于表面的模仿,而是要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角色的生命。
即使在抗癌期间,这种专业精神也从未改变,《造城者》拍摄期间,为了呈现建筑女工的时代跨度,她忍着病痛主动要求增重10斤后再急速瘦身,化疗期间的身体变化已经够折磨人了,她还要为了角色强行改变体重。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已经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
2020年《送你一朵小红花》拍摄期间,朱媛媛连续一周只睡4小时,边包饺子边哭的戏份中,揉面加盐的小动作被导演韩延称赞"这就是我要的市井气"。
那时候,她已经确诊癌症了。一个癌症病人,为了一个配角,连续熬夜拍摄,还要保证演技不打折扣。这种敬业精神,在当今的娱乐圈里,还能找到几个?
最让人动容的是,朱媛媛从不把自己的病情当作博取同情的工具,拍完《多大点事儿》后,她照常参加宣传活动,笑容灿烂,没有人看出任何异样。
直到她去世,很多合作过的演员才恍然大悟,黄晓明发微博说:"她甚至都没有跟我们说过癌症的事情,永远都是笑着面对一切!"
这就是朱媛媛的选择,她宁可独自承受病痛,也不愿意让疾病影响到工作和他人,在她的世界里,演员就是演员,不管台下经历什么,台上都要给观众最好的表演。
5月1日,朱媛媛发布了人生最后一条微博,为《造城者》做宣传,她说:"高雪梅的人生永远潇洒。"这句话,现在看来充满了深意,仿佛是她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从"国民媳妇"到金鸡奖得主,朱媛媛用28年时间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演员,她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思考了艺术与生命的关系,也引发了更深层的社会思考。
从争议到真相,朱媛媛用生命诠释了真正的演员精神。戏服下的化疗泵,病床上的人物小传,这才是她的选择。
信仰与科学从不对立,精神与肉体同样需要抚慰。她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艺术中,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治疗。
面对重病时,信仰与医学该如何平衡?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同,你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5-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