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蒋介石就一直没有放弃再度攻回大陆的决心,近30年的时间里,蒋介石明里暗里作出的反击不知道几十次,但最后的效果都收效甚微,对于他和他的国民党来说,只能不断接受失败的命运和结果。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对于毛主席取得的成就,起码在他的眼里看来是不服的。
毕竟在他眼里看来,毛泽东作为自己曾经的下级,论出身论职务都不如自己,怎么偏偏自己就被他给打败了呢?
其实蒋介石的这番想法并不意外,有很多美方知名学者也提出过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蒋介石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切能够成功的条件,只不过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蒋介石仍没有想通自己最后到底输在了哪里,倒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他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从蒋介石的角度来看,他是非常钦佩毛主席的,也许很多人对这个观点不太认同,但从一个小的细节可以看出,蒋介石是一个酷爱骂人的人,尽管和共产党主义不同,但是他对毛主席的评价却十分高。
甚至可以说,在中华民国之后的那20多年中,毛泽东是为数不多没被蒋介石贬低过的名人。
蒋介石有一个非常细心的习惯,那就是写日记,在50年的历史长河中,蒋介石的日记可谓是记载了半部中国发展历史的精华。
孙中山——这位蒋介石踏上革命的领路人,在蒋介石的笔下可是不太好看,尽管孙中山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更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但蒋介石还是讽刺对方是“扶不起的阿斗”。
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胡适,在当时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文人,蒋介石对他的评价倒也是一针见血,“一个疯狂的敛财客”,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以文学和政治自居的学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侮辱。
只不过胡适对蒋介石倒是友好的很,当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胡适也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除了这些人之外,蒋介石对于自己的家人也是有话必说,孔祥熙和宋美龄更是没少成为蒋介石吐槽的对象,而对于毛主席,蒋介石却十分尊重。
虽然一开始主席是蒋介石在国民党的手下,在后来国共合作破裂,红军长征之中,国民党开展了多次“围剿”攻势都无功而返,但蒋介石却只认为国民党军士“思想愚钝,作战愚蠢”,对于毛泽定和红军,蒋介石也是难得承认自己用兵水平不强。
在日记之中,蒋介石虽只寥寥几句,但是却表露出对主席的尊重和佩服之情,在其他人身上,这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不过是毛主席让蒋介石佩服的某一个方面罢了。
毛主席撰写的很多书籍蒋介石都亲身学习过,像《党的建设》这篇文章,他就多次阅读,每次阅读完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1939年之初,蒋介石在军队改革中也采取了毛泽东提出的若干项建议,尽管不想承认,但是在日记中,蒋介石一连提出了十几条问题,其中大多都是这本书中所反映出的国民党存在的根本问题。
蒋介石其实从内心深处是非常佩服毛主席的眼光和雄才大略的,只不过这样的人不仅不能为自己所用,还要和自己分庭抗礼的抗争,这也是让他感觉到十分愤怒的地方,所以国共两党才会有层出不穷的争端和战争。
对于毛泽东和蒋介石来说,他们的人生旅途也大致有着相同的轨迹,一个出生在普通的盐商家庭,一个在韶山冲的小山洼之中,从当时社会情况来看,两个人都算得上中产阶级家庭。
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下,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个人都受到俄国运动思想的影响,不过运动的发展就势必有思想上的偏差,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建立之初的本质就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从后来重庆和谈时蒋介石对于程潜将军给毛主席准备的辣椒酱一事特别反感来看,蒋介石人生的轨迹和习惯和主席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据蒋介石的卫士回忆:“蒋介石日常生活简单而严谨,作息时间十分规律,少有和高层谈话的时候,多是沉默寡言。”
而毛主席却是另一种风格,很多人也说主席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甚至像建国后经常需要会见外宾这些正式场合,毛主席对繁琐的细节和规矩都感觉不是很适应。
主席的这种大大咧咧的形象更容易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当时斯诺在条件艰苦的陕北曾和主席度过了一段困苦的时光,主席一边和他谈天说地一边捉虱子的形象更让他难以忘怀。
这样不同的性格其实直接影响到了二人在战场上的各种指挥,尤其是蒋介石所在的国民党,因为和下属存在的各种距离感,所以这也就导致蒋介石总是习惯对军队直接指挥作战。
蒋介石不能充分的放手和信任,造成很多中层将领对蒋介石横加干预的不满,这种越级指挥的方式让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到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更不用说后期的国民党内部贪腐成风,人人自危怎么可能有人愿意为蒋介石卖命。
而我党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主席从不直接干预前线队伍的作战计划,即使有分歧有问题,也要等到战争结束再做探讨,虽然不提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思想,但是毫无疑问主席给了前线指挥官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两人的这一对比也就更加能明白,为什么武器装备更好的国民党却一次次败下阵来,解放战争的结果最后就不言而喻了。
没有人比国民党那些被俘虏的将领更想弄明白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949年战争失败被俘虏之后,杜聿明曾大量研读有关我党政策的各种文献,了解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党取胜的重要原因。
在晚年面对其他人的询问和采访时,杜聿明透露了五条蒋介石失败不为人知的内幕。
首先蒋介石在用人上和毛主席存在着差距,作为原先的黄埔军校校长,尤其是四大家族不可缺少的重要势力,蒋介石却一直把政府和军队当做个人权力变更的一个重要武器,他疯狂在党内安插自己的亲信和眼线,胡宗南、陈诚等人都是他委以重用的亲信,而屡次打胜仗的杜聿明等人却成了很多事情的替罪羊。
第二点则是蒋介石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虽然国民党经过一系列革命吸纳了李宗仁、阎锡山等很多军阀势力,但在内部盘根错节,各位军阀利益冲突始终无法妥善解决,蒋介石在其中和稀泥的做法也让人十分诟病。
这第三点则是国民党内部贪腐之风盛行十分严重,14年抗战时期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可国民党却搜刮民脂民膏,不但不拿着这些物资回馈社会,反而动辄就以个人名义举办豪华舞会、举行宴会等奢靡活动。
这第四点便是军事才能的不同体现,蒋介石早年间虽然创办黄埔军校,但是要说他直接指挥国民党打了多少胜仗,取得了多少胜利,恐怕一时间还真说不出什么名留青史的战役,反倒是他的疑心过重让国民党许多将领叫苦不迭。
而毛主席凭借一个“四渡赤水”所体现出的超出常人的战略思维和大局观就够蒋介石学习好久,所以一个政党的当家者尚且没有独特的战术思维,手下的那些将领对他又怎能服气呢。
这最后一点就是两人的战略眼光不同,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在解放战争前一直牢牢掌握着国家主权地位,归根结底还是甘愿充当美国人的走狗,依靠美国人给的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对人民进行约束。
如果按照他的执政方针走下去,那么今日的中国和韩国、日本等国势必都会沦为美国人的傀儡。
而反观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敢发兵朝鲜,后来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核垄断,一举成为除美苏之外的世界第三强国,这样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不是蒋介石能比的,种种原因看来,蒋介石输给主席也不怨。
曾经被誉为国民党“救火队长”的杜聿明面对大势已去的结果也只能默默接受,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没有幡然醒悟。
国民党中其实曾经也不乏许多仗义执言之辈,有不少爱国忧民的将领,但最后都在国民党内部中的一次次政治矛盾中被迫害,在一次次质疑中放弃了曾经的初心梦想,这是属于国民党的悲哀,更是蒋介石不可摆脱的责任。
史料来源:[1]张雄文:杜聿明的起伏人生[J].同舟共进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