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7月18日讯】
青岛,与世界干杯!
7月18日晚,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盛大开幕,“中国啤酒之都”带着一年一度的夏日狂欢如约而至,活动周期也由往届的24天延长至30天。
除了时间延长,本届啤酒节还呈现出3个鲜明特点。
一是更有“国际范”。本届啤酒节引入2300余款啤酒,创历年之最,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品牌;俄罗斯萨鲁特乐团、俄罗斯空政歌舞团、阿根廷《烈焰之巅》探戈舞团、古巴“哈瓦那的偶像”演唱团等国际演出团体也将现场献艺。
二是突出“体验感”。西海岸会场共规划星光大道、啤酒大篷、广场游乐、休闲美食、时尚潮流、啤文博览、中心舞台七大功能分区;崂山会场以“一城双景”为引领,引入国家级跳绳赛事等互动性强、观赏性高、参与度广的大众性比赛项目;今年还新增青岛老城会场,设置在上街里和大鲍岛街区,围绕食、游、购、娱4个主题,策划实施20项活动。
三是强化“IP”互动。除“金花奖”精酿大赛、酒王争霸赛等经典节目外,还引入了国际知名艺术团体、乐队,策划近2000场精彩演出。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啤酒也推出了首款青岛啤酒节IP定制酒——两款全新RADLER德式特调啤酒(分别为柠檬味和混合莓味),为这场盛夏狂欢增添新味道。
35届,跨越3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也在时代进程中逐步超越传统节庆形态,从一个“市民节日”跃升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哈啤酒”已经成为烟火气中激发消费新潜能、培育新型消费场景、促进产业跨界融合的深层实践。
这是青岛关于发展与内需的城市经济学。
PART.01啤酒节里的“新质生产力”
当AR技术与百年啤酒文化在会场相遇,当智能机器人与酒王争霸赛同场亮相,这场以啤酒为名的盛会,已然进化为展示城市创新能力的“T台 ”,其背后蕴含的正是青岛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消费新动能的深层逻辑。
科技元素的深度植入不是简单的炫技,而是对消费体验、运营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
在西海岸会场,每周不同主题的海上高空焰火秀搭配AR技术打造的灯光秀和裸眼3D,将声光艺术推向全新高度;崂山会场创新“玩在啤酒节”,以“潮玩街区”为核心,布局VR体验区等智慧体验内容,构建全民可参与的潮流体验场景。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增强了节庆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更重构了“人、货、场”的商业逻辑,使得传统节庆活动焕发出契合Z世代消费心理的新鲜活力。
业态创新层面,本届啤酒节呈现出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
青岛老城会场突出“烟火气、文化味、时尚感”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把沉浸式演出、IP打卡等文旅项目嵌入到啤酒节中。在上街里和大鲍岛街区打造的“百年老街 百年好合”微醺浪漫主题街区、“一院一品”观光动线等项目,将啤酒消费与历史建筑、文化记忆深度绑定,创造出“边品酒边品城”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业态创新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消费市场细分需求的精准把握,折射出节庆经济从“销售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质变。
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啤酒节期间,崂山区联动青岛市博物馆打造的“博物馆奇妙夜”特别活动,通过“剧本杀+手动任务打卡+文博互动任务”多重玩法,搭配光影艺术和沉浸式体验,创造出跨越年龄和兴趣圈层的新型消费空间。这种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正是青岛培育新质消费增长点的密码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啤酒节期间的体验升级,背后同样也有青岛城市建设的扎实支撑。
本届啤酒节期间,西海岸会场园区实现5G信号、免费WIFI全覆盖;崂山会场高标准建设啤酒节智能化监管平台,提供世纪广场周边停车场共计1万余个停车位;老城会场加强信息智能导览,投放特色引导标识和停车引导地图,优化区域交通微循环。
青岛近年来的新基建和城市更新成果,正在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使用体验”。
PART.02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城市IP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标签”,那些能够被广泛认同,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进化的“标签”,就会发展为一个彰显城市文化、吸引更多客流、推动产业转型的“城市IP”。
青岛国际啤酒节,无疑是青岛最具知名度的“城市IP”之一。
啤酒是青岛的优势产业、城市名片,更是许多青岛人的烟火日常,从手拎的塑料袋啤酒开始,啤酒泡沫升腾浸润,融进了青岛的街角巷陌、时代印记,更融进了青岛城市发展的节拍。
创办于199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已从最初30万人次参与的区域性活动,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比肩慕尼黑啤酒节。那个1991年到202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生命力,在时代需求中不断生长。
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诞生,本身就带着时代发展的鲜明烙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对外开放”是当时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在1986年就有了借助“青岛啤酒”这一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一个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计划。但当时青岛啤酒年产量不足30万吨且承担全国近八成外贸出口任务,迫于产量不足只能临时搁置。直到1990年,青岛啤酒二厂投产,产能实现翻番后,青岛国际啤酒节才终于得以实现。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进入新世纪后,青岛国际啤酒节也开始更加突出“国际化、市场化”,从“市民节”向“狂欢节”质变。
200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被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并荣登榜首;2008年,德国HB、日本麒麟等国际啤酒巨头纷纷入驻,外地游客占比首次突破40%。
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也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探寻节庆“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业态创新和生态构建,打造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城市引擎。
2024年,第34届啤酒节创下636万人次接待量、2800吨啤酒消费量的新纪录,参节品牌从36个增至400余个,影响力辐射全国60余城。在泰国举办的2024尖峰奖暨亚洲节庆城市研讨会上,青岛国际啤酒节斩获“2024亚洲节庆·最具狂欢氛围奖”及“2024亚洲尖峰奖·最佳文创产品奖”两项国际大奖。
35年走来,青岛国际啤酒节完成了一座城市节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地方到国际的华丽蜕变。
PART.03节会生态圈,撬动消费杠杆
如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凸显,而围绕重点节会活动打造的一系列业态,正是撬动消费杠杆的重要支点。
啤酒节的欢腾景象只是青岛消费活力的一个切面。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青岛就热闹得很。凤凰传奇演唱会、周深演唱会、致敬BEYOND金曲演唱会等重要演出活动轮番上阵;紧接着7月份,鹿晗在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馆举办了两场演唱会;海来阿木巡回演唱会登陆青岛体育中心国信体育馆。青岛的海岸线也掀起音浪,“新潮音 Yue崂山”石老人沙滩音乐季开幕式与“海上啤酒节”开幕式相继举行。
本届啤酒节期间,青岛全市还将举办音乐节、演唱会、体育赛事、国际展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开幕式暨青年歌会、“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等重大活动,孙燕姿、周传雄演唱会等大型演出,阿尔丰斯·穆夏等艺术展览,腾讯游戏“无畏契约”全国总决赛、青岛时尚体育节等重点赛事,形成全城覆盖的联欢矩阵——深蓝智库调研显示,一张238元的门票可撬动超2500元的住宿交通消费。
当各类活动从孤立事件进化为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城市便获得了自我强化的消费增长机制。在这个生态中,啤酒节既是吸引人流的“入口”,又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围绕着一系列重点节会活动,青岛的消费热度正在持续攀升。据统计,2024年青岛市共获批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58场,同比增长152%,吸引观众48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70%;票房收入达3.3亿元,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19.4亿元。
在与世界干杯中,青岛正在创造更多消费动能。
更新时间:2025-07-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