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母亲去世四十周年一荆构祥
农历十月初七是母亲的祭日,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整四十年了,思念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丝毫减轻,每每想起母亲就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失去母爱的我,更加懂得母爱大如天,恩情深似海,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人生才完美。今日把寒衣节写的祭母文整理发表,以表哀思。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转眼又是一年冬季的农历十月初一,民间祭祀已逝先人送寒衣的寒衣节节日,每当此时儿就会情不自禁得悲伤哀叹,泪洒衣襟,思念亲爱的母亲。因为这个日子过后的周日就是母亲的祭日,农历一九八五年的十月初七那个让我们悲痛欲绝的日子,祸从平地起,灾从天上来,大难突然降临到我家头上。刚刚步入中年,关爱呵护我们的慈母您突发脑出血,永运离开了我们,离别了人世,当夜寒风呼啸,天昏地暗,我们的家塌了。母亲是带着牵挂走的,她放心不下儿女,孙女,丈夫及她的兄弟妹妹,妈妈是带着遗憾走的,带着在人间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走的。
母亲四十六年的短暂一生,为父母辈,为丈夫,兄弟姐妹,儿女无时无刻的操心,爱怜,奉献自己,唯少关心,关爱她自己。母亲的去世,大家都认为是累死的。她老人家离开我们虽然已经整四十年了,但是只要是节假日或每逢大事都会不由自主想念母亲,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您老人家走的是那么的急,没得给儿女们留一点尽孝的时间,一丁点孝顺您的机会,留给儿女的是永远的内疚和思念。母亲,我们儿女和家庭太依赖您了,您的去世是我们永远的悲伤,刻骨铭心的疼。
母亲走后的每年此时段,无论我在干什么,在哪里,都会想起母亲,思念母亲。没有因岁月的增加,时光的流逝,丝毫减轻心中的思念。她老人家走的太早了,太急了,急的都没有对丈夫,儿女交待一言半语,这绝不是她的性格。
母亲从小就有担当,吃苦能干,顾全大局,为家庭,为亲人尽心操劳,任劳任怨,吃尽了苦,是夫家的好媳妇,是娘家的好女儿,是兄弟姐妹的贴心人,也是乡亲们的好邻里,好亲戚。您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善待亲朋,努力向前的优良品质将永远激励后人。
母亲一九三九年十月出生于平定县燕龛乡程庄村。外祖父是乡镇郎中,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母亲生在战乱时期,在苦难中成长,自幼聪慧勤劳,从没上过学堂,只上过几天扫盲班的您,就能识文断字,读书看报,算算术,记账。舅舅辈和乡邻都公认,妈妈是她们家族群里几十个同辈姐妹中最聪明能干的。
上世纪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外祖父任乡卫生所所长,五0年入太谷中医研修院研修。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期,母亲在乡卫生所担任卫生员,工作体面,负责给病人打针,取药等工作。这段时间应该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光,成熟贤惠,端庄秀丽,不乏追求者。原本母亲是最有天赋禀承家传医术的,但外祖父的封建意识,传男不传女,计划想传给儿子,没想到大儿子不学,二儿子一九四五年参加八路军,四八年在解放唐山的战斗中失踪,又说战死,小儿子天生愚钝,学不了医。真是悲哀!外祖父事后也追悔莫及。外祖父的医术高明用一件事可证明,母亲十六岁那年,外公出诊给人治病,外婆在家里突发脑出血昏迷,人事不省,四肢已动弹不得,儿女们急得嚎啕大哭,手足无措,外婆发病三小时后,外祖父才出诊归来,进门后看到外婆病情严重,便孤注一掷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用特大号的三根空心银针精准刺入外婆脑部,放出了三碗鲜血,直到外婆苏醒。外婆在外祖父的治疗和母亲的精心护理下,一个星期就康复如初,真的是人间奇迹,外婆后来健康的活到七十四岁寿终。外祖父的医术精湛,当比今天的开颅手术,他的针灸绝活,没能传世,真的是遗憾。
母亲的婚姻是由媒人介绍,外祖父包办的,虽然当时母亲不太情愿,但婚后还是夫妻恩爱,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辅育儿女,兢兢业业过好自己的日子,是典型的当时中国千万个婚姻家庭的缩影。
父亲出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二月山西平定州蒙村底下庄村的一个富裕家庭,家中有田地,牲畜,还投资煤矿,持股权,在赛鱼开药店,名号保和堂。父亲上过几年私塾相当于初小文化,建国前在阳泉矿务局三矿参加工作,加班加点多出煤炭支援解放战争。儿时曾担任过儿童团团长,工作后,曾担任过三矿裕公井团支部书记,勤劳能干,朴实待人,曾考入煤炭部秦皇岛干部管理学校,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取消了录取资格。随着大跃进,四清,文革等运动,那个火红的年代,好多人受牵连伤害,特别是文革时期,父母亲,还有他们的孩子也都受尽了苦难和不公待遇,甚至折磨。
父亲长的高大英俊,母亲贤慧能干,也是郎才女貌,婚后她们尽心的为国为家出力,也是积极投入到当时大跃进,三面红旗,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母亲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义务为乡邻打针,刮痧治病,在那个医疗匮乏的年代,任劳任怨,风雨无阻为大家治病服务。在母亲的影响下父亲也用自学的木匠手艺为乡邻服务,义务干一些木工活,常帮邻居修理家俱,助人为乐。父母二老共生育有四子二女,可惜大儿子早年夭折。夫妻俩人含辛茹苦抚养三子二女长大成人。
我们家是属半工半农家庭,父亲在阳泉矿务局一矿上班,妈妈在生产队里上工,每天还要做好一家的一日三餐,掌管家人的穿衣住行。那时家家几乎吃不饱饭,母亲细心计划着家里的一日三餐,尽量让父亲吃饱去上班,儿女们不饿肚子去上学。每顿饭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有时小孩子不懂事多吃几口,特别是几个儿子们,妈妈有时就没饭吃了,常见您就喝碗面汤,吃几勺酸菜充饥,现在儿子想起,心里还是充满内疚和泪水。
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是我终生难忘的,虽然我们家岀身成份高受歧视,孩子上学交高学费,政治上比别的孩子低人一等,不让参军,不许招工,不准上高中,大学,前途渺茫。儿女们对读书充满了困惑,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在困难面前您还是节衣缩食的让我们继续去学校上学,并严格要我们努力学习,将来用知识回报社会,岀息自己,常常用外祖父的自学成才鞭策我们。您始终知道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和您的家庭出身是分不开的,这在当时的家长中是极其少见的。您是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
母亲,您离开我们二十几天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灾难再次降到我们头上,上夜班的父亲由于对您的思念,悲痛加劳累,工作时不慎掉入十几米深的水仓,三根肋骨骨折,脑挫裂伤,差点随您而去。不知是苍天有眼,还是您的护佑,父亲在从不会上树的情况下,硬是如有神助的爬上十几米高竖直的水管,自救成功。让人费解的时,父亲是在昏迷的状态下完成自救的,这是正常人都很难做到的啊。后来父亲在矿务局医院还是昏迷了四天四夜,每天讲胡话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难以解释。一定是您可怜我们儿女,求得苍天开恩,放过我们,不然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当时就会变成无父无母的苦孩子。
母亲在您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个个努力上进,吃苦耐劳,乐与助人,多传承您的智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圣州大地,也温暖了我家,文革时期不让上高中的儿我在您的鼓励下同高中毕业生一道参加了省统一招生考试,成为一名师范生,毕业后当了中学教师;二弟也入伍参军,在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看到了二弟转业后,即将去阳泉矿务局五矿报道工作的通知;两妹妹都上了重点高中,且成绩优秀;小弟也上了初中就读,这都是您亲眼所见,为之操心操劳所得,也是您此生做母亲最欣慰的事。
母亲,在您和父亲辛辛苦苦带儿女们所建的新宅在场园落成,将喜迁新居之时,原定于八五年农历十月初十搬迁,灾难从天降,悲从乐中来,由于事前三舅家搬迁和他残疾人家庭的拖累,累坏了您,劳神劳心又费力的您,十月初七中午一点急火攻心,突发急病,去医院抢救无效,当晚离世。儿女们肝肠寸断,哀嚎大哭,多么希望您能再睁开眼看看孩儿们,看看夫君,看看您发病时还抱着的长孙女。您走后,孩子们与父亲相依为命,坚强度日,继续完成您的遗愿,长儿子我从一个教师到城管队长,区民政局副局长,残联主席,城管局局长;二儿子,阳煤五矿工作,在运输队当过班长,副队长;大女儿,教育学院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二女儿,理工大工民建毕业,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拿奖金的学生,毕业后在建筑行业工作,是工程造价师,也是项目部业务经理;四个儿女如今已经退休,小弟现在在阳煤一矿装配队上班,努力能干,如今也是过天命之年。五个孙辈们都接受过国民大学教育,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外甥男,外甥女都在天津,孙子当兵转业后在一矿工作,大孙女在矿区教育局,小孙女在长沙。您的聪慧上进,吃苦耐劳品质永远在激励后代。
亲爱的母亲,公元二0一八年,清明节过后的二十天父亲也走完了他八十五载人生路,与您团聚了。孩儿们把您和父亲合葬在了十二亩垴的新家族坟地,那里长眠着迁魂来的爷爷奶奶,还有逝去的叔叔们。愿天堂的您们再没有人间痛苦,烦恼和劳累。若有来生,孩子们愿继续做你们的儿女,永远,永远!母亲、父亲您永远活在儿女心中,您的音容笑貌,永刻儿女记忆,您的精神,永嵌儿女的灵魂。
失去了父母的爱,是人生最大的缺失,人生此后再无完整的爱。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亲爱的父母亲,虽然我们天地各一方,但是儿女们永远爱你们,想念你们!




( 修改于二00五年农历十月初七晚十时)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