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有这么一出“魔幻剧”,一家公司,股价噌噌往上涨,
一度刷新了半年来的最高纪录,引得股民们摩拳擦掌,以为抓住了下一个风口,
可回头一翻财报,好家伙,连续两年半都在亏钱,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更是惨到-40.62%,差不多是卖两块钱的东西,就要亏掉八毛。
这家公司,就是A股NOR Flash存储芯片的代表厂商——恒烁股份。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热捧,一边是业绩承压的冰冷现实,
恒烁股份到底经历了什么?它在这场席卷全球的芯片周期里,究竟还要“熬”多久?
要说恒烁股份,也曾是风光无两,
2022年8月顶着科创板的光环上市,本以为能大展拳脚,谁曾想,迎接它的却是一场行业的“大雪”,
我们来看一组最直接的数据,
2021年,恒烁股份的营收还有5.76亿元,净利润1.48亿元,形势一片大好。
可到了2022年,营收就滑到了4.33亿,2023年更是进一步掉到3.06亿,连续两年大幅下滑,
赚钱能力就更别提了,2023年亏了1.73亿,2024年接着亏1.61亿,到了2025年上半年,半年时间又亏了七千多万。
算下来,从2023年开始,这家公司就没赚过钱。
原因就出在它的主营业务上,恒烁股份的两大拳头产品,一个是NOR Flash存储芯片,另一个是MCU微控制器。
这两个东西,说白了,都是“通用型”芯片,
什么叫通用型?就是技术门槛相对没那么高,你能做,我也能做,张三李四都能做。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市场同质化严重,大家为了抢订单、保市场,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降价!
这就好比你家门口开了三家一模一样的奶茶店,为了吸引顾客,你今天买一送一,明天他就敢第二杯半价,后天第三家直接打五折。
杀到最后,谁也别想赚钱,恒烁股份就困在这种“价格战”的泥潭里,财报里也毫不避讳地承认,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主要产品的销售单价跟去年比,都在下滑。
东西卖得便宜了,毛利率自然就低了,赚钱也就更难了。
除了价格战,压在恒烁股份头上的另一座大山,就是“库存”。
芯片这东西,跟手机、电视一样,是有周期的,前两年全球“缺芯潮”,下游厂商生怕拿不到货,拼了命地囤货,芯片厂也就开足马力生产。
恒烁股份的主力产品NOR Flash,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TWS蓝牙耳机、手机屏幕显示、可穿戴设备等等,这些消费电子产品在前些年需求火爆,也带动了恒烁的业绩。
风向变得很快,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突然就“软”了,大家手里的旧手机还能用,换新的欲望不强了。
下游的客户一看,仓库里囤的芯片还堆成山呢,新订单自然就少了,需求一疲软,芯片厂的日子就难过了。
生产出来的芯片卖不掉,只能堆在仓库里,变成了存货。
存货堆着不仅占地方、占资金,关键还面临跌价的风险,
芯片技术更新换代快,你这批55纳米的芯片刚生产出来,那边可能更先进、成本更低的工艺就来了,你手里的货就“不值钱”了。
根据会计准则,对于可能跌价的存货,公司必须提前把这部分损失算进去,这就是“存货跌价减值”。
2025年上半年,恒烁股份光是存货跌价这一项,就计提了3329.94万元的损失,
这笔钱,直接就从净利润里扣掉了,
说白了,就是芯片还没卖出去,账面上就已经先亏了三千多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的净利率会那么低。
怎么把堆在仓库里的芯片尽快卖出去,成了公司最头疼、也最要紧的事。
在一片低迷中,恒烁股份的另一条业务线——通用低功耗MCU,反倒成了一个“亮点”。
MCU,咱们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微型电脑,是各种电子设备的大脑,恒烁的MCU主打“低功耗”和“高性价比”。
2025年上半年,在NOR Flash业务苦苦挣扎的时候,它的MCU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了将近60%,出货量更是翻了一番,同比增长了102.99%。
这个增长是怎么来的呢?靠的是精准的市场卡位,
比如,它的一款型号为ZB32L003的MCU芯片,待机功耗极低,性价比又高,正好切中了几个特殊领域的需求。
举个具体的例子,像智能水表,这种设备平时就处于休眠状态,一天可能就“醒来”一两次,上传一下数据,所以对功耗的要求特别苛刻,
再比如我们常用的电动工具、无人机、烟感传感器等,这些场景同样看重性价比和稳定性。
恒烁的MCU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需求量巨大的市场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个MCU业务的突围,虽然体量上还无法完全弥补存储芯片业务的亏损,
它至少证明了一点,恒烁股份并非束手无策,它在技术和市场开拓上,依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也为公司后续的战略转型埋下了伏笔。
面对连续亏损的困局,恒烁股份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给自己开出的“药方”,总结起来就是“两条腿走路,再加一个新引擎”。
第一条腿,是“深耕存储”,老的NOR Flash业务不能丢,这是基本盘,
一方面,继续优化现有的5X纳米工艺,把成本做得更低,稳住消费电子的存量市场,
另一方面,开始向更大容量、更高价值的存储产品进军,
比如,公司已经开始布局“NOR+DDR4+NAND”的存储生态。
DDR4内存条我们电脑里都在用,NAND Flash则是U盘和固态硬盘的核心,
恒烁的DDR4模组在2025年初已经量产,新的NAND产品也计划在三季度量产。
这步棋,是从“小甜点”市场,向“主食”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
第二条腿,是“做强控制”。这就是前面提到的MCU业务,
既然低功耗MCU已经打开了局面,下一步就要向更高毛利的领域进军,比如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
这两个领域对芯片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更高,一旦打进去,不仅利润可观,客户黏性也强。
目前,公司针对电机控制的MCU产品已经开始给一些高速吸尘器、电动工具的客户小批量试产。
那个“新引擎”,就是时下最火热的AI业务,
恒烁成立了专门的AIBU(人工智能业务部),聚焦在TinyML这个领域,
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些小型设备也能拥有AI能力,
比如,它的AI语音算法,已经用在了空调伴侣、加湿器这些小家电上,你不用联网,直接用语音就能控制。
它的一款AI算法模组,在智能夜灯这个细分市场,已经拿下了超过50%的份额。
接下来,公司还瞄准了AIGC玩具、智能办公设备等新场景,希望把AI这个新故事,讲成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总的来看,恒烁股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和“熬关”期,
一方面,是传统业务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巨大压力,导致了持续的亏损,
另一方面,是公司在MCU、新存储技术和AI领域多点布局,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眼下的亏损是事实,前路的挑战也不小,可以肯定的是,敢在行业低谷期坚持研发投入,
向更难、更有价值的领域发起冲锋,这种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多一分关注和期待。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