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是多少?图片来源: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
根据一位华尔街顶尖策略师的计算,截至上周五,美国股市总市值已飙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3%,这一惊人比例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历史记录212%。若你认为这种情形不可持续,这无疑是一记警钟。但摩根资产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首席全球策略师戴维·凯利指出,这轮牛市确实堪称史诗级,“尽管偶有中断,但其脉络可一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美股市场的上涨势头似乎势不可挡,主要受到人工智能热潮、少数超高市值科技股以及高企的市盈率所驱动。这波行情已引发激烈争论:投资者是否正处于又一个历史性泡沫的边缘?
标普500指数的持续攀升已将股价推至历史高位。据《财富》杂志肖恩·塔利近期报道,该指数在8月创下6,501点的收盘纪录,使其追踪市盈率(按实际通用会计准则盈利计算,而非华尔街预测数据)达到30倍。塔利指出,如此高的市盈率在美股市场极其罕见,仅在1999年至2002年的科技热潮以及近期几次收益骤降的危机期间短暂出现过。作为对比,到2022年,投资者每投资100美元可获得5美元收益;如今仅能获得3美元。令人惊讶的是,收益本身几乎未能跑赢通胀,这意味着股价暴涨几乎完全来自市盈率的飙升,而非企业利润增长。
凯利在周一的一份题为《喧嚣牛市的基础》(Checking the Foundations of a Roaring Bull Market)的分析报告中给出了自己的计算结果。在这轮长达数十年的史诗级牛市开启之前,即1955年第三季度至1985年第三季度期间,美国股市总价值平均占GDP的72%。凯利写道,此后发生的一切令人瞩目,“市场涨幅主要并非来自经济增长,而是源于利润的GDP占比提升以及更高的市盈率倍数。”他补充道,支撑这轮喧嚣牛市的“基础”正变得“日益高耸”,而且可能难以持续。
凯利的观点与多位评论员关于自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时代以来美国经济“金融化”的警告不谋而合。《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娜·福鲁哈尔(时任《时代》杂志记者)曾就此主题著有《大掠夺》(Makers and Takers)一书,书中剖析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金融表现已与基本面脱节的证据。亚当·麦凯根据迈克尔·刘易斯非小说类经典作品改编的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就是一个关键例证。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奥利弗·斯通的经典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就曾生动地捕捉这些动态,片中那句经典台词令人记忆犹新:“贪婪是好事。”
AI炒作:泡沫还是突破?
当前的估值狂潮在很大程度上聚焦于人工智能和科技领域。近期发布的GPT-5虽被誉为一场潜在革命,但未能达到最狂热的预期,这加剧了科技板块的紧张情绪,并导致标普500指数市值在夏季蒸发约1万亿美元。长期批评AI的加里·马库斯指出,行业内生成式AI项目的失败率高达95%,且市场心理与过去的狂热期如出一辙——即“聪明人因为窥见一点点真相就过度兴奋”,从而脱离现实。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等人认为,当前标普500上领跑的股票,尤其是AI驱动的巨头,相对于其基本面而言估值过高,高估程度比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领跑的公司更为严重。
数据中心投资大幅飙升,其对2025年初GDP增长的贡献度,竟能与消费者总支出相匹敌,这引发担忧:企业是否过度押注于一个可能无法带来短期利润的趋势?AI独角兽公司的估值已膨胀至2.7万亿美元,但全行业范围内的营收和利润有限,这让人们担忧繁荣能否持续。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期对记者表示,美联储观察到与AI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形式)建设相关的"异常庞大的经济活动量"。当然,市盈率倍数最高的依然是科技板块,特别是那些驱动高度集中的标普500指数的AI股票,例如全球估值最高的公司英伟达(Nvidia)。
疲弱的经济基础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历史新高诞生的大背景,却是经济增长乏力和劳动力市场出现困境的迹象。7月份就业报告显示新增就业岗位仅7.3万个,而过去三个月的净新增就业岗位仅10.6万个——远低于去年的增速。2025年上半年GDP年化增长率仅为1.75%,较2024年末大幅下降,也远低于抑制不断膨胀的联邦债务所需的水平。如此疲软的增长进一步削弱了当前股票估值的合理性,因为当前的估值几乎完全由市盈率上升驱动,而非企业业绩改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代价高昂的隐患:股价高企是因为他们将企业盈利哄抬到了只有在互联网泡沫或疫情上涨最疯狂的行情里才出现过的水平。随着牛市持续攀升至远高于实体经济增速的高度,经验丰富的策略师建议投资者为市场动荡做好准备,方法是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将投资范围拓展至美国大型公司以外的领域,增加对国际股票、核心固定收益资产和另类资产的投资。
凯利对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这轮牛市持续的时间已远超任何人的预期,因此当前预测未来非常困难,但他同时认为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是明智之举。尽管如此,数据确实引人注目。他发现,从1955年第三季度到1985年第三季度,标普500指数(包括股息)平均年化总回报率为8.8%。“而在之后的40年里,其年化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11.6%。”
《财富》杂志使用生成式AI辅助完成本文的初稿。编辑在发表前已核实信息的准确性。(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
审校:汪皓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