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我们顾不上美国工厂,大陆再不给稀土,台美都得彻底玩完

前不久,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在接受采访时语出惊人,他表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并且他还强调自从他1962年入美籍以来一直都是美国人。

然而现在,当台积电的稀土库存只够再撑30天的时候,美国又能提供怎样的帮助呢?

美国能为台积电提供什么帮助?

当中国的稀土新规落地之后,台积电曾一度嘴硬,声称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甚至还表示可以用美国和日本的稀土。

然而,当美国亚利桑那州那座备受媒体关注的晶圆厂的稀土库存只能够撑最后30天的时候,台积电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它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因为稀土短缺而被迫减产,供应链被无情的切断。

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全球科技产业长期以来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早在十几年前,在矿产定价方面,中国稀土就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这几年来,这种依赖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技术层面愈发明显。

前不久中国商务部更新了稀土出口管制清单,将加工、分离、设备、技术一并纳入出口许可范畴,这无疑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封锁升级。

台积电面临的困境不止美国亚利桑那州,岛内也不容乐观。去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稀土总量高达6000吨,占其进口总量的96%,而台积电一家就消耗了3000吨。

不仅如此,只要产品中含有超过0.1%的受控稀土元素,或者使用了相关技术设备,无论在哪里生产,都必须先获得大陆许可,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其依赖性。

对此,台湾经济部门试图以“所涉及的稀土类型不同”来安抚市场情绪,但事实是,岛内芯片生产线用的镧、铈、铽、镝等都是中国大陆管控的主力产品,这种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

对此,美国又能提供什么帮助呢?美国虽然拥有可观的稀土资源储量,但美国在高纯度精炼技术上多年以来毫无进展,其勉强开采的稀土主打产品纯度不过92%,远远达不到竣工与芯片产业要求的99.9%。

而对于镝、铽这些重稀土,美国更是没有量产能力,其97%的进口仍依赖于中国大陆。

除了美国以外,澳大利亚虽然是稀土矿大国,但是几乎所有的矿石都需要运到中国加工,而日本虽然有提炼能力,可90%的中稀土依旧来自大陆供应商。

就连曾经被寄予希望发展稀土精炼业的马来西亚,其相关企业的母机、提纯技术、甚至环保处理体系仍然深度依赖中国,就连稀土回收和深海采矿这些所谓的“替代方案”,也因成本高、污染重、技术尚不成熟,被无情否定。

这么看来,美国一直叫嚷的“去中国化”战略,几乎没有实质性成果落地。

台积电为何两头受压

曾经,被台湾当局包装为“护国神山”的台积电,如今怎么会陷入中美两头受压的困境?

在民进党的政治操弄下,台积电成为了一张对外交易的“名片”,尤其是过去几年,台积电在美国建厂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当做是对外展示“亲美路线”的机会。

然而当大陆开始实施新规时,台积电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一个巨大的陷阱,它不仅被迫开拓海外市场,其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链更是被捆绑在美国主导的对华科技围堵布局中。

但是这种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己的产业安全。

过去两岸在产业上的深度协作黄金年代,台积电、联发科等企业在大陆建厂设点,参与国家科技规划,大陆也向台湾敞开采购、合作与投资的大门,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

民进党上台后,秉持“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粗暴地斩断了这些本应延续的纽带,其试图在中美之间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是事实证明,在大国博弈面前,台积电无法独善其身。

如今,面对大陆的稀土新规,台积电已经自顾不暇,更不用提美国的工厂了。

未来,那些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而走单边政治路线的国家和地区,或许将面临产业的寒冬。而尊重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各方,则有望在这场变革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稀土   美国   工厂   大陆   中国   亚利桑那州   台湾   产业   技术   中美   岛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