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2025年的全球经济,一边是复苏的苗头,一边是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而三组政府债务数据最近格外引人关注,美国净负债率129%、日本更是高达264%,两国都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那我们中国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净负债率到底是多少?是跟着美日一起掉进高债务的漩涡,还是走出了一条稳当的财政路子?

美国2025年9月的时候,联邦债务总额已经突破37.3万亿美元了,债务跟GDP的比例超过119%,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发达国家划的安全线才60%到80%,这明显超太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核心是长期预算赤字堆出来的,从2001年开始,美国政府几乎每年都在花钱比收钱多,2025财年预计赤字能到1.9万亿美元,占GDP的6%。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税收少了,2017年和2025年两次减税,直接让联邦收入少了一大块,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算过,2025到2034这十年,光这减税政策就会让赤字多增3.4万亿美元。
还有开支多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这些必须花的钱就不说了,加上新冠疫情后搞的刺激措施、边境安全方面的支出,2025年联邦总开支直接冲到6.9万亿美元,占GDP的23%。

再加上债务的利息成本涨得太快,简直是雪上加霜,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光还利息就要花9520亿美元,占联邦收入的18.4%,这比1991年的历史最高值还高。
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4.1%,在这种高利率环境下,利息支出比2020到2021年那会的3000亿美元差不多翻了两倍多。
CBO还预测,到2035年利息支出会突破1.8万亿美元,到时候教育、基建这些能拉动增长的开支,只会被挤得更厉害。
美国的高债务还引发了一连串反应,2025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到4.8%,企业借钱、老百姓贷款买房买车的成本都跟着涨。

同年5月,穆迪把美国政府债务评级从最高的Aaa降到Aa1,市场信心又弱了一截。
现在全球都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沙特这些产油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金砖集团扩员后也在推非美元贸易,2024年非美元贸易占比已经到28%到30%,买美国国债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少了。
美国的债务已经很严重了,但日本债务问题比美国还突出,到2024财年末,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经有1323.7155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创纪录。
2025年3月的时候,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更是飙到264%,但希腊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这个比例也才142%。

日本的麻烦在于,收的税根本不够花,过去20年,日本年均经济增长率才0.6%,远低于美国的1.9%、德国的1.1%,税收增速也慢,只涨了1.3倍,而美国、英国、德国分别涨了2.6倍、2.3倍、1.8倍。
2023财年,日本花在社会保障、还债务利息和给地方政府分税的钱,占总开支的近70%,比1980财年的不到50%多了一大截。
因为财政钱全被日常开支占了,根本没多少能投到教育、研发这些能让经济长期增长的领域。

虽然日本央行一直搞宽松政策,但现在全球利率环境变了,想再无限印钱已经不现实了,万一市场不信日本能还债,国债利率一涨,整个财政体系都可能出连锁问题。
不过美日应对高债务的路子不太一样,美国搞了个DOGE计划,想裁掉一部分官僚节省成本,还考虑过降息25个基点,这样能省250亿美元利息。
但问题是必须花的钱占比太高,政客又不敢搞紧缩政策怕丢选票,所以这些办法效果都有限。
日本则喜欢靠追加预算刺激经济,比如2021到2022财年搞的汽油、水电补贴,虽然短期帮老百姓减轻了点压力,但没解决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不足这些根本问题,长期增长还是没动力。

跟美日比起来,中国的情况就稳多了,到2024年末,中国政府负债率是68.7%,不光比G20国家118.2%、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低不少,还在IMF认定的合理区间里,风险完全可控。
而且中国的债务结构也很稳定,全国政府债务总共有92.6万亿元,这里面包括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隐性债务10.5万亿元,这些数据都没超过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能看出来预算管得很严。
中国债务能这么稳,还有个底层逻辑是资产和负债平衡,跟美日政府手里没多少优质资产不一样,中国政府掌控着不少好资产。

像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国企的股权,还有土地和自然资源这些,这些资产不光能稳定赚钱,还能给还债提供坚实保障。
2024年,中国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加强资金监管,让借来的钱真正用在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上,既没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还为以后财政政策留足了发力空间。
中美日三国的债务情况不一样,其实是各国在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风险防控之间,平衡能力的体现。
美国的教训很明显,长期靠借债刺激经济,没管好税收和支出的平衡,导致债务规模超过了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再加上美元的霸权地位在松动,风险已经从美国国内传到全球了。

日本则困在增长慢导致税收少,再导致开支多的圈子里,人口老龄化、创新不够这些结构性问题没解决,财政政策只能搞短期刺激,不敢也没法退出,陷入了两难。
中国的做法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合理的债务规模里,通过精细管理让债务服务于长期增长。
比如超长期特别国债精准投到关键领域、隐性债务有序置换,这些操作既没让风险累积,又给重大战略落地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种稳债务和促增长的平衡,不光让中国在全球高债务的浪潮里保持了定力,还能给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可参考的债务管理经验。

对全球来说,三国债务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现在经济复苏本来就乏力,怎么才能不依赖债务、避免债务依赖症?怎么让借来的钱真正变成拉动增长的动力?
长远来看,债务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债务失控,肯定会引发危机。
中美日三国的债务情况已经说明,只有把债务纳入可持续增长的框架里,才能在安全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或许就是这场全球债务较量中,最值得深思的一点。
信息来源:
截至2024年末,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为60.9%--和讯网
日本拿什么增长?负债率264%,来年只能拨出30%自由预算--金投网
美国债务危机:2025年的全球隐忧与重塑机遇--新浪财经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