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外高桥的巨型船坞内,一艘体型庞大的汽车运输船即将驶向地中海,这不是普通的交付,而是一场行业格局的宣告。
这艘由中国制造、即将交付意大利格里马尔迪船东集团的船舶,不仅是中国造船业的第600艘完工船舶,更是中国造船在全球市场上“压日韩一头”的典型案例。
而更令人侧目的,是这家意大利船东在公开场合直言——“中国已超越日韩”。在全球造船市场,中国拿下了2024年高达74%的新船订单,日韩却逐年下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西方客户开始不选日韩而选中国?中国造船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
以前,造万吨油轮是个大工程,周期长、工序多,谁都不敢马虎。但现在,中国的造船厂把这件事做得像装配线一样有条不紊。
外高桥这次的万吨油轮项目,从船体下水到完工出坞,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在全球造船业里已经是另一个速度维度了。
这背后靠的不是拼体力,而是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升级。国内造船厂的生产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工人和机器配合得严丝合缝,时间安排精确到小时。
该切的钢板早就切好,该焊接的部分也已经排好顺序,造船所需要的钢材、零部件、设备,几乎都能在周边城市快速调配。
这意味着,一艘船在建造过程中,不用等、不断货,不会因为一个小零件耽误整个进度。相比之下,日韩的部分造船项目还要从欧洲调货,一来一回,时间和成本都抬上去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船厂有能力同时开工多艘船,流程可以并行,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这种“多线作战”的能力,是靠长期的管理和技术积累换来的,不是靠砸钱能砸出来的。
如果说过去中国造船靠的是“量大”,现在已经走向“质优”。最近几年,中国在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高门槛”的船型上,也逐渐站稳了脚跟。
比如专门运送汽车的大型运输船,以前基本被日韩垄断。可现在,中国不仅能造,还能造得又快又好。
一些欧洲的老牌船东也开始主动找上门来下单,理由很简单:交货快、质量稳,还有环保技术跟得上。
还有更复杂的邮轮,这种船对工艺和设计要求非常高,过去一度被认为是中国造船的“禁区”。
但现在,中国船厂已经能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安装等一整套流程,连国际航运公司也开始愿意把订单交给中国。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造船不是简单地把钢板焊起来,它涉及设计、材料、动力系统、电子控制等多个环节。中国现在已经能把这些环节全部打通,并且做到自主可控。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技术、资源还是供应链,中国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再依赖任何一个外部环节。
相比较而言,日韩的一些船厂还需要依赖外部资源,哪怕只是一个关键部件出现延迟,就可能拖慢整个项目。而中国这边,整个链条都在自己手里,节奏掌握得更稳。
很多人觉得,中国拿下这么多订单,是不是靠价格低?现实是现在,全球的船东越来越看重的是交付能力、质量稳定性和技术更新速度。
中国能做到全球74%的新订单占比,关键在于建造体系的完整。下单之后,中国的船厂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环节调动起来,从设计图纸、材料采购,到零件组装、整船测试,每一步都有流程有节奏。
而日韩很多船厂虽然技术强,但在实际交付时经常会因为某个环节拖后腿。
现在不少国际船东已经不太在意哪个国家的技术最先进,而是更看重谁能按时、按质、按需交付。
换句话说,谁更靠谱,谁就有订单。中国过去几年在这方面的表现,逐渐积累了国际口碑。特别是在一些大型项目中,中国的表现越来越稳定,客户自然愿意把更多合作交给中国。
此外,中国在智能船舶、绿色能源等新领域的投入也在加速。这些方向是未来国际航运发展的主流,对船东来说,谁能在环保和智能化上提供解决方案,谁就更有吸引力。
而中国的船厂已经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再只是跟着别人走,而是开始引领趋势。
过去全球造船标准多是由欧洲和日韩主导的,中国更多处于“执行者”的角色。但现在,随着中国船厂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不少国际行业标准也开始有了“中国版本”。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单独走出一条路,而是在原有规则之上,加入了更多来自中国的经验和方案。
比如在船舶自动化、航行效率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中国的一些做法已经开始被国际认可,并逐步转化为新的标准内容。
这也意味着,中国造船不仅是在建造船只,更是在参与定义未来的航运方式。这背后是整个制造体系能力的体现,也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提升。
日韩虽然在传统技术领域依旧有优势,但在新趋势、新模式上,调整速度相对较慢。
而中国这边,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政策支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适应未来需求的新型船只。
而且,造船只是中国制造体系的一个窗口。在背后,是整个工业基础的升级和科技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材料、设备,还是设计软件和管理系统,中国已经在多个环节实现了国产化和高效协同。这种能力放在全球范围来看,已经不只是“谁能造”,而是“谁能带着别人一起造”。
意大利船东的选择,虽然只是一个案例,但它反映的是整个行业对中国造船体系的认可。从追着订单跑,到现在客户主动找上门,中国造船的转变不是偶然,也不是靠一时的“爆款”造船能力。
这背后是几十年来一点点打下的基础,是整个制造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现在的中国造船厂,不只是造得快、造得多、造得全,而是能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高标准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航运不断变化的今天,谁能更快适应市场,谁就能赢得未来。中国造船业已经走在这条路上,成为了行业的引领者。
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能源、全球电动车出口等趋势继续深化,造船这门“老工业”也将不断被注入新活力。
而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不只是参与竞争,而是要参与定义未来的航运格局。
参考信息:
中国造船凭什么让国际船东“追着”下单?意大利船东称已超越日韩——凤凰卫视2025-09-28 13:35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