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带走了四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的生命。陈宝仓、吴石、朱枫、聂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展现出惊人的从容,而他们的身后事却走向了不同的轨迹。七十余年后,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这四位烈士的墓地状况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陈宝仓墓前的冷清与其他烈士墓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陈宝仓的骨灰是四个人里头最快回到家的,1950年7月牺牲,前后不到一个月,一个叫殷晓霞的女学生,把危险都置之度外,骨灰盒直接绑身上,从水下到了香港,再兜兜转转送去北京,1953年9月,就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了,那个墓碑,北京市人民政府立的,正面就一个名字和“烈士之墓”,背面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特别简单,这也不是随便弄的,是家里人就这么要求的,他爱人师文通,为人很低调,家属的意思很明确,“一切从简”,这么多年,那个墓地一直很冷清,真没几个人去过。
吴石那边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骨灰到了1994年才回到北京,安在福田公墓,墓碑上刻着麒麟浮雕,墓前总是摆满了花,好多年轻人都会去,成了一个大家缅怀的集中地,还有朱枫,牺牲了60年骨灰才找到,2010年安葬在宁波,一个靠着海的烈士陵园,地方很大,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拨一拨的人去参观,再回头看陈宝仓的墓前,常年就那么两三束花,花瓣都干了,也没人专门去管。
这事儿跟历史贡献大小没关系,陈宝仓,国民党国防部的中将高参,在台湾那会儿,把《台湾战区防卫计划》这种东西送了出来,资料里都说,这些情报能让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至少提前半年,1950年吴石被抓,陈宝仓主动把责任都揽了,就是想保住身边的人,最后他们俩也是同一天走的,国民党保密局后来都说,他是最难审的一个,说白了,就是到死一个字都没吐。
他的墓地冷清,原因挺多的,有个电视剧叫《沉默的荣耀》,陈宝仓的戏份不多,身上也没什么“女英雄”或者“中将反正”这种容易传播的标签,八宝山公墓又特别大,他的墓位不在公开的导览图上,外面的人想找也找不到,墓碑背面是空的,文革的时候倒是因此没被砸,但也少了点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历史故事。
后来资料慢慢多了,陈宝仓这个名字也开始有人提,2025年,八宝山公墓给他加了块说明牌,西山的无名英雄广场上,四个人的雕像立在了一起,网上有人知道了这个故事,留言说明年清明节要去献花,以后每年都去,这种关注来得是晚了些,可纪念的意义就是这样,不在于墓前有多少花,而在于有没有人记得他那股劲儿。
四个人不一样的结局,其实就是时代用什么方式去记住英雄,怎么去挑选,陈宝仓的墓地冷清,也不是说就没人记得了,反倒像是一种坚持,就跟他当年潜伏一样,选择安安静静地守着那份光明,墓碑上没有字,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